
仙方萬金丸
XIAN FANG WAN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經驗秘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仙方萬金丸中加入海浮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之功效。方中加入海浮石,可輔助清熱解毒,降低藥物毒性,減輕患者的不適症狀。
二、利水消腫: 海浮石亦可利水消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腫痛,具有輔助治療作用。其利水消腫之效,可幫助排除體內積液,減輕患者水腫程度,改善病情。
仙方萬金丸中含有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二:
- 驅寒止痛: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方劑中,烏頭可有效驅散體內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痺、寒凝血瘀等症狀。
- 助陽補氣:烏頭具有補陽益氣的功效,能增強人體陽氣,改善氣虛所致的疲乏、肢冷、畏寒等症狀。在方劑中,烏頭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補陽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
仙方萬金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仙方萬金丸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乳香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減輕組織水腫,緩解疼痛。仙方萬金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材搭配使用,共同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目的。
仙方萬金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消腫止痛。仙方萬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生肌止痛:沒藥還具有生肌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創傷癒合,減少疼痛。仙方萬金丸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的痛苦。
仙方萬金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熱,味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快速清除腸道積滯,並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腹痛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巴豆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消散毒素,促進傷口癒合。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仙方萬金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疔黃、腦背疽等一應惡瘡」,屬中醫外科範疇,針對熱毒壅盛、經絡瘀阻所致的癰疽腫瘍。
- 疔黃:指熱毒熾盛、發病急驟之疔瘡,多伴局部紅腫熱痛,甚則化膿潰爛。
- 腦背疽:泛指頭項背部之深部癰疽,多因氣血凝滯、毒邪內蘊而成,易潰難斂。
此方強調「惡瘡」,推測其適用於病情較重、化膿性強或遷延不癒之外科感染。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攻毒散結、活血消癰」為核心,配伍兼具猛峻與調和之性:
海浮石(煅製):
- 經「七燒七蘸醋」炮製,增強其軟堅散結、收濕斂瘡之效。
- 醋淬後酸性入肝,助行氣血,尤適潰瘍膿腐未脫之症。
川烏頭(炮製):
- 文武火炮製減其毒性,存其辛熱之性,能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 與海浮石相配,一寒一溫,共破深伏之痰瘀毒邪。
乳香、沒藥:
- 二者為對藥,活血止痛、生肌去腐,針對瘡瘍氣血瘀滯之疼痛與膿成不潰。
巴豆(炒黃):
- 炒製緩其峻下之性,轉為攻逐痰瘀、通利瘡毒。
- 借其辛烈走竄之性,助諸藥透達經絡,迫毒外泄。
三、方劑整體作用機理
- 以醋糊為丸:醋能化瘀斂瘡,引藥入肝經(肝主筋,瘡瘍與筋脈氣血相關)。
- 冷酒送服:酒行藥勢,助活血通絡;冷服防熱藥上衝致嘔。
- 分上下服用:依瘡位調整服藥時機,上者飯後減刺激,下者飯前速達病所。
- 嘔吐與瀉下反應:此為藥物攻邪外排之象,若吐則補服,瀉甚以冷粥止之,體現「中病即止」之控。
此方組合體現「毒藥攻邪」思路,通過峻藥緩攻(如巴豆制用)、寒溫並調(海浮石與川烏)、內外兼治(活血與收斂並行),以達消癰散結之效。然須注意,古代瘡瘍辨證多屬實證,若氣血虛弱者需慎權衡。
傳統服藥法
海浮石半兩(用木柴炭火燒通紅,卻於好醋內蘸過,如此7燒7蘸),川烏頭1兩(於文武火內炮製),乳香1錢(細末),沒藥1錢(細末),巴豆49粒(去皮,炒黃色為末)。上件海浮石與川烏於臼內搗為末,與諸藥和勻,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若瘡2-3日,每服10丸;若瘡5-6日,每服13丸。如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如覺嘔吐勿慮,若吐出藥時別服。小兒大小加減,病人如覺不動,再服3丸。每服藥,先飲冷酒1盞,如瀉不止,冷粥押
服藥後,忌冷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方萬金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經驗秘方》。 組成:海浮石半兩(用木柴炭火燒通紅,卻于好醋內蘸過,如此7燒7蘸),川烏頭1兩(于文武火內炮制),乳香1錢(細末),沒藥1錢(細末),巴豆49粒(去皮,炒黃色爲末)。 主治:疔黃,腦背疽等一應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