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瀉白散

QIANG HUO XIE B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羌活瀉白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解表: 防風性溫,善於解表散寒,與羌活辛溫解表功效相輔相成,共同解除風寒表邪,促進汗出,達到疏風解表之效。

2. 緩解燥邪: 羌活瀉白散中以石膏、知母等寒涼藥為主,容易產生燥邪,防風性溫,可緩解寒涼藥的燥性,避免過於傷津,使藥效更加溫和。

因此,防風的加入既能增強藥物的解表效果,又能緩解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治療風寒表證。

主治功效


羌活瀉白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症因脈治》秦景明所述,羌活瀉白散主要用於肺有表邪的情況。

分析治療原理:

《症因脈治》提到,「若肺有表邪,當用羌活瀉白散、防風瀉白散。」 此處明確指出,羌活瀉白散的應用場景是肺部存在表邪。結合方劑組成:

  • 羌活、防風: 兩者皆具發散風寒、解表之功。羌活性溫,偏於發汗、除濕、舒筋;防風則偏於祛風、止痛。
  • (原文未提及其餘成分,僅以主成分分析)

綜合來看,羌活瀉白散的治療原理是利用羌活、防風的發散解表之性,將束於肌表的風寒邪氣從體表發散出去,從而解除肺部的表邪。其主治功效即為解散肺部表邪,針對因外邪侵襲肺部而引起的症狀。

《症因脈治》中,作者亦有提及其他情況的治療方法,例如「發熱神昏,六脈浮數,痰涎壅結,氣急喘鳴,當外解表邪」,此時會使用加減羌活湯或防風合滌痰湯。若無發熱神昏,脈沉滑,則用導痰消滯湯等。而當「咳嗽喘逆,此肺氣受病」時,則會選用節齋化痰丸、三子養親湯等。這些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選用不同的方劑。

唯有當診斷為肺有表邪時,才適合使用羌活瀉白散或防風瀉白散,藉由其解表散邪的特性,來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瀉白散加羌活、防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肩關節痛背痛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羌活瀉白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瀉白散加羌活、防風。 主治:肺素有熱,風寒束於肌表所致肩背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