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仙散

SHUANG XI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雙仙散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其中,當歸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當歸是一種知名的補血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及氣虛現象,對女性月經不調及產後恢復尤為有益。其次,當歸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的特性,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對於改善體質非常有助。最後,當歸在中藥方劑中可調和其他藥材,增強其療效,並能減輕其他藥物的副作用,因此在雙仙散中,當歸的存在不單是補血,更是助於整體方劑的和諧與效果。總結來說,當歸是雙仙散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對於平衡身體機能有著重要的貢獻。

雙仙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化濕開痰的功效。石菖蒲性辛溫,歸心、脾、腎經,其揮發油具有芳香開竅作用,能醒神開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其利濕化痰之效,能化解痰濁,改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雙仙散旨在治療痰濁矇蔽心竅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而石菖蒲恰能開竅化痰,醒神安神,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雙仙散」由以下兩味中藥組成:

  • 當歸: 具備調經止痛、補血活血之效。
  • 石菖蒲: 具備開竅醒腦、化痰安神之功。

古代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雙仙散」主治「產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而風冷外襲,血滯經絡」,主要表現為腰痛,或惡露斷絕,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刺。由此可見,「雙仙散」主要針對產後體虛、氣血瘀滯、風寒侵襲所導致的腰部及下肢疼痛。

古籍文獻分析

引用的古籍文獻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 《葉氏錄驗方》記載的「雙仙散」: 此處的「雙仙散」與我們討論的「當歸+石菖蒲」方劑不同,該處記載的是治療痢疾的方劑,由「木香」和「黃連」組成,並以不同藥引(橘皮湯、陳米飲、甘草湯)分三次服用。此方重點在於治療痢疾,與我們討論的「雙仙散」無直接關聯。文獻中提到此方得自夢中觀音授方,亦強調其奇效。

  2. 《葉氏錄驗方》記載的「養臟湯」: 此方主要針對「脾元虛弱,寒濕結聚」引起的脾胃不適,包括泄瀉、腹痛、嘔逆、胸膈痞塞等。此方以健脾祛濕為主要治療方向,與「雙仙散」的主治功效也無直接關聯。

治療原理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討論的「雙仙散」(當歸+石菖蒲)之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益氣血,改善血虛之症,同時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產後由於氣血虧虛,易致血瘀,故當歸可緩解產後腰痛、惡露不盡等症狀。

  2. 開竅醒腦、化痰安神: 石菖蒲辛溫芳香,能開竅醒腦,化濕濁、安神定驚。產後體虛,易致精神疲乏,石菖蒲可改善精神狀態,且其化痰之功亦可輔助祛除體內濕濁。

結合古籍所載「產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而風冷外襲,血滯經絡」的病因,可以推斷「雙仙散」的治療機制在於:

  • 補虛扶正: 當歸補血益氣,以扶助產後虛弱之體。
  • 活血祛瘀: 當歸活血化瘀,促進胞宮氣血運行,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
  • 溫經散寒: 石菖蒲辛溫,可驅散體內風寒,溫通經絡。
  • 理氣止痛: 兩藥合用,可疏通氣機,達到止痛之效。

因此,「雙仙散」以補虛為本,活血為輔,兼以祛邪,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結論

「雙仙散」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配伍石菖蒲開竅醒腦、化痰安神,主要針對產後體虛、氣血瘀滯、風寒侵襲所致的腰部及下肢疼痛,通過補益氣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請注意: 雖然此處以古籍文獻分析及藥理推論探討「雙仙散」之主治功效,但臨牀應用仍需謹遵醫囑,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當歸、石菖蒲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溫酒調下。豬、羊腎作羹食亦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肺結核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雙仙散, 出處:《女科指掌》卷五。 組成:當歸、石菖蒲各等分。 主治:産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而風冷外襲,血滯經絡,腰痛,或惡露斷絕,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