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真神應丸

BAO ZHEN SHEN Y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心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0%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杜仲能起到補腎固精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補腎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補腎功效。

2. 固本培元:杜仲不僅能補腎固精,還能滋養肝血,改善肝腎功能,從而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杜仲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阿膠,是基於其補血滋陰的功效。阿膠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血、固精安胎等作用。

方中以阿膠補血滋陰,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同時亦能潤燥止血,治療血虛津虧所致的口乾舌燥、鼻乾脣裂等。

因此,阿膠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有效治療血虛、陰虛等病症,達到保真神應之效。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效。保真神應丸為治療脾胃虛寒、痰濕阻滯之證,白朮可健脾胃,助消化吸收,同時化解痰濕,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2. 補氣固表,止瀉止汗:白朮還具有補氣固表、止瀉止汗的功效。保真神應丸中常配伍其他藥物,白朮可以起到固護脾胃,減少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並起到止瀉止汗的作用,提升藥效的穩定性。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味甘苦,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作用。在保真神應丸中,川貝母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因肺熱、痰熱引起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同時,川貝母的潤肺作用可滋養肺氣,進一步提高藥方的療效,使其更適合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病症。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方劑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作用於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達到祛除水濕、健脾利濕的目的。

二、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配伍其他安神藥材,可以協同作用,增強安神功效,使患者心神安定,睡眠質量提高。

總之,茯苓在保真神應丸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保真神應丸中包含花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痛等症狀,花椒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花椒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花椒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保真神應丸中包含花椒,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保真神應丸方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荷葉性味甘平,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保真神應丸主治濕熱蘊積、脾胃不和等症狀,荷葉能清熱利濕,有助於化解濕熱,改善脾胃功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和胃降逆: 荷葉還具有一定的和胃降逆作用,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保真神應丸中常加入一些燥性藥物,可能引起胃火上炎,荷葉能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避免燥熱傷胃。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之效。方中常因血熱妄行、心煩失眠而導致的陰虛內熱,生地黃可滋陰清熱,涼血止血,起到平衡陰陽、調節心神的作用。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生地黃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與麥冬、玄參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滋陰降火的作用;與丹皮、赤芍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涼血的作用。

總之,生地黃在保真神應丸中起到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保真神應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其行氣和胃的功效。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脾胃、行氣消脹,並能化濕止嘔。

方中加入砂仁,一方面可以溫暖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以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另一方面,砂仁能行氣消脹,緩解胃氣上逆,從而達到治療嘔吐、腹脹等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保真神應丸主治功效分析

保真神應丸,出自《丹臺玉案》與《不居集》,兩者皆明確指出其主治為「男婦吐血,咳嗽氣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熱,面色萎黃,日晡面熾,睡臥不寧」。此方藥性平和,兼顧補虛與祛邪,適用於因虛熱內擾導致的諸多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 補虛扶正:

    • 杜仲: 滋補肝腎,強健筋骨,針對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骨蒸潮熱,有固本培元之效。
    • 阿膠: 養血止血,針對吐血、面色萎黃等血虛症狀,具有滋補血液的功效。
    • 白朮: 健脾益氣,脾胃為後天之本,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因氣虛導致的乏力、面色萎黃等症狀。
    • 生地黃: 滋陰清熱,可改善因陰虛導致的骨蒸潮熱,同時具活血化瘀之功,有助於改善瘀血停滯之症。
  • 祛邪除濕:

    • 川貝母: 化痰止咳,平喘定驚,針對咳嗽氣喘、痰涎壅盛之症,具有清肺化痰之效。
    • 茯苓: 利尿除濕,安神助眠,有助於排出體內濕邪,同時具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可改善因濕熱內擾導致的睡臥不寧。
    • 荷葉: 降脂減肥,解暑祛濕,可輔助利濕,並有助於改善體內濕熱之證。
    • 花椒: 溫中散寒,殺菌消毒,可溫暖中焦,驅散體內寒邪,對於體內虛寒之證有所幫助。
  • 理氣和胃:

    • 砂仁: 行氣和胃,醒腦提神,可改善脾胃氣滯所導致的消化不良,並能提神醒腦。

綜合分析:

保真神應丸的組方,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此方既能補益肝腎、脾胃,養血滋陰,又能化痰止咳、利濕安神,可綜合治療因虛勞內熱導致的吐血、咳嗽、氣喘、潮熱、失眠等症狀。

古籍中提到「日晡面熾」,此為陰虛內熱的典型表現,說明此方在針對陰虛發熱方面亦有良好療效。此外,「痰涎壅盛」則反映了肺氣失宣,水液代謝失常,方中川貝母、茯苓等藥物可有效改善此症。

總之,保真神應丸以補虛為本,兼顧祛邪,其配伍精密,藥效全面,對於虛勞內熱導致的諸多病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遼五味(揀淨)1斤,杜仲(薑汁炒)2兩,阿膠2兩,白朮2兩,貝母4兩,白茯苓4兩,花椒目4兩,荷葉(煅灰存性)4兩,懷生地4兩(用柏子仁3錢、砂仁3錢,絹袋盛,加生地同煮,揀去柏子仁、砂仁)。
上為末,以黑棗肉同地黃汁為丸。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真神應丸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身體發低熱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咳嗽多痰面色發黃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保真神應丸,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遼五味(揀淨)1斤,杜仲(薑汁炒)2兩,阿膠2兩,白朮2兩,貝母4兩,白茯苓4兩,花椒目4兩,荷葉(煅灰存性)4兩,懷生地4兩(用柏子仁3錢、砂仁3錢,絹袋盛,加生地同煮,揀去柏子仁、砂仁)。 主治:男女吐血,咳嗽氣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熱,面色萎黃,日晡面熾,睡卧不寧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