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妙丸

SHEN M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肝經 24%
胃經 18%
脾經 15%
膽經 9%
肺經 9%
心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妙丸是中藥方劑中一種經典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特別是與腸胃和皮膚相關的問題。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雄黃含有的砷化物成分,對於抗菌、抗病毒及抗炎症有顯著效果,能有效幫助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雄黃還有助於驅除體內的寒濕,有效改善由於濕氣引起的不適感,並能增強脾胃的功能。神妙丸的其他成分通常搭配雄黃,使整個方劑的功效更加全面,達到強效的療效。儘管雄黃在使用上需要謹慎,因其含有的砷可能對人體產生毒性,但在適當的劑量下,雄黃仍可發揮其獨特的治療效果。因此,在神妙丸中加入雄黃,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具針對性。

神妙丸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主要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蟾酥是指蟾蜍分泌的毒液,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這使得它在處理各種因熱毒所致的疾患時極具療效,尤其對於癰腫、膿毒等情況的治療有顯著效果。

其次,蟾酥的成分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蟾酥酸,這些成分被認為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對於感染及炎症的改善具有輔助的療效。

此外,蟾酥還具有一定的透熱通經的作用,能夠幫助調理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在神妙丸中,蟾酥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治療不同類型的疾病時能夠達到更佳的效果。

綜合以上理由,蟾酥的使用在神妙丸中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治療特點,以提升方劑的整體效能。

神妙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內科疾病。在其成分中包含膽礬,主要是因為膽礬(礬類的一種)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膽礬在中醫中常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消瘰的功效。它在治療一些因濕熱、痰阻等因素引起的疾病中,能有效地幫助調理脾胃,改善體內的痰濕積聚。

此外,膽礬的清熱作用可以幫助降低身體的炎症反應,特別是在一些伴隨發熱、腫脹、疼痛等症狀的情況下,具有良好的療效。透過辨證施治,醫師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適時加入膽礬,以達到增強療效的目的。因此,膽礬作為神妙丸的一個成分,不僅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也體現了中醫方劑中各藥材之間的協同作用。

神妙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神妙丸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嘔吐等症,而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能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神妙丸中的其他藥材如乾薑、吳茱萸等,也有溫中降逆的作用,與半夏配合,能更有效地止嘔止呃,緩解胃部不適。

神妙丸中加入麝香,乃因其藥性峻烈,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麝香氣味濃鬱,能直達心竅,對於神志昏迷、中風不語、跌打損傷等症,具有較強的治療作用。

其一,麝香可通過開竅醒神,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其二,麝香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可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

然而,麝香性峻,用量需嚴格控制,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妙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記載,「神妙丸」的應用相當廣泛,其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1. 疝氣及相關病症:

多部醫書如《瘍醫大全》、《萬病回春》、《濟陽綱目》及《馮氏錦囊秘錄》皆指出,「神妙丸」可用於治療各種疝氣,包含小腸氣、膀胱氣、盤腸氣、水腎氣、木腎氣及偏墜等病症。這些病症皆與腹部臟器下墜或氣機不暢有關。

2. 蠍螫:

《古今醫鑒》、《雲林神彀》及《濟陽綱目》記載「神妙丸」可治療蠍子螫傷,且特別強調端午節製作,並需忌婦人、雞、犬。此方主要藉由雄黃、蟾酥、膽礬等具有解毒、殺菌、止痛的藥材來對抗蠍毒。使用方法也較特殊,需將藥丸以口沾濕後擦於患處。

3. 瘧疾及瘧母:

《丹臺玉案》提及「神妙丸」可用於治療瘧母積塊,此證屬於瘧疾日久不愈,導致腹內形成腫塊。此處的「神妙丸」組成明顯不同,其以真沉香、阿魏、檳榔、穿山甲、云術、硃砂、雄黃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散結的作用。

4. 頭痛及腦風:

《醫學綱目》則指出,「神妙丸」可用於治療頭痛及腦風。此處所用藥物與前述的組成皆不相同,主要以食鹽和硫黃為主。

5. 其他應用: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神妙丸」可取虛中積滯、化痰涎乳癖,此方針對小兒積食,痰濕。
  •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則記載,「神妙丸」可用於治療腰部外傷。此方以威靈仙根和烏豆為主,具有活血止痛之效。
  • 《葉氏錄驗方》則將其用於治療水氣,但其組方以紅棗仁、官桂、白茯苓為主,以利水消腫為主。

治療原理分析:

由於「神妙丸」在不同醫書中的組成差異甚大,其治療原理需根據具體方劑組成來分析。

  • 針對疝氣及相關病症: 此類「神妙丸」方多使用理氣行血、散寒止痛之藥,如木香、荔枝核、硫黃、川芎、吳茱萸、橘核等,旨在疏通氣機、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從而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疝痛。

  • 針對蠍螫: 此類「神妙丸」方則以解毒殺蟲藥為主,如雄黃、蟾酥、膽礬等,這些藥物具有強烈的解毒、殺菌、消腫止痛作用,能夠對抗蠍毒,緩解螫傷後的疼痛與不適。配合貓兒眼草搗汁,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

  • 針對瘧疾及瘧母: 此類「神妙丸」方則以活血化瘀、消積散結為主,如真沉香、阿魏、檳榔、穿山甲等,旨在破瘀消積,化解瘧疾日久所形成的積塊。

  • 針對頭痛及腦風: 此類「神妙丸」方則以食鹽、硫黃為主,食鹽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硫黃具有溫陽散寒作用。

總之,「神妙丸」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根據不同病症、不同病因選用不同的藥物組合而成。其治療原理,皆是針對特定病症,採用相應的藥物組合成方,以達到治療目的。其應用廣泛,但需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配方,方能發揮其「神妙」之效。

傳統服藥法


鹽、硫黃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生面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食前用薄荷茶送下;荊芥酒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瘧疾腹股溝疝氣四肢抽搐頭痛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神妙丸, 出處:《續本事》卷二。 組成:鹽、硫黃各等分。 主治:頭疼及腦風。

神妙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六。 組成:雄黃、蟾酥、膽礬、半夏各等分,麝香少許。 主治:蠍螫。

神妙丸,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真沉香1兩,阿魏1兩5錢,檳榔1兩5錢,穿山甲1兩5錢,雲朮1兩5錢,朱砂8錢,雄黃8錢。 主治:瘧母積塊,作痛發熱。

神妙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吳氏家傳》。 組成:蛇退(全,紋細者,瓦上燒灰)半錢,人參(緊實者)1錢,麝半錢,天南星(去皮臍,生)5錢。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神妙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二。 組成:赤腳蜈蚣(全者)1條(1方不用),全蠍21個,黑豆37粒(不焙尤佳),地龍(去土,焙)半兩,草烏(生)半兩(1方有川烏)。 主治:乾濕腳氣,骨裏作疼,或熱或腫,或不腫引至膝上,走疰難忍。

神妙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硫黃(熔化,傾入水中,撈起研細末)2分,荔枝核1錢5分(砍碎,炒黃色),川芎(鹽水煮,撈起切片)5分,吳茱萸(鹽酒炒)1錢,大茴香1錢半,木香1錢,沉香1錢,乳香1錢,橘核1錢。 主治:疝氣,小腸氣,膀胱氣,盤腸氣,水腎氣,偏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