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朮丸

XIANG Z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1%
肝經 15%
肺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5%
心經 5%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香朮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因其兩者皆具燥濕健脾之效,相輔相成,更能發揮功效。

蒼朮味辛性溫,擅長燥濕化痰,並能健脾開胃。而香朮則味辛性溫,長於行氣止痛,並能燥濕健脾

兩者合用,既能消滅脾胃濕氣,又能促進脾胃運化,更能舒緩氣滯所致的腹痛,對脾胃濕阻、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香朮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香朮丸中加入生薑,可溫暖脾胃,緩解因寒凝脾胃導致的嘔吐症狀。
  2. 助香朮行氣: 生薑具有行氣解鬱之效,與香朮共同使用,可增強香朮行氣化濕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生薑與香朮相配,既可溫中和胃,又可增強行氣化濕的效果,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效的發揮。

香朮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濕困脾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多種多樣,其中蔥白的使用具有獨特療效。蔥白性溫味辛,歸肺、胃經,有發汗解表、通陽散寒的功效。在香朮丸中加入蔥白,不僅能增強方劑散寒除濕的作用,還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患者因寒濕阻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問題。此外,蔥白還能夠調和諸藥,使整體方劑更加協調。由於香朮丸旨在調理中焦,故通過利用蔥白的特性,可以達到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目的,對於治療脾胃虛寒或寒濕困脾所致之症,效果顯著。總體而言,蔥白在香朮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以及藥物之間相輔相成的配伍智慧。

香朮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之效。其溫陽散寒之性可配合香朮溫脾燥濕,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寒凝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香朮辛溫燥濕,性偏燥烈,而茴香辛溫和緩,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烈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總之,茴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香朮理氣止痛的功效,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有利於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香朮丸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香朮丸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噯氣嘔吐等症,吳茱萸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2. 配合香附,增強止痛功效: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疏肝止痛之功效。吳茱萸與香附相配,可增強止痛功效,使二者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吳茱萸的加入,可增強香朮丸的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提高其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朮丸」,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生薑、蔥白、茴香和吳茱萸,主治功效為寒溫成疝、腎腫疼痛。

蒼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蔥白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可保持胎兒健康。

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歸肝、腎、脾經,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香朮丸」具有寒溫成疝、腎腫疼痛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為蒼朮、生薑、蔥白、茴香和吳茱萸,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白帶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脫肛胃腸出血睪丸疼痛腫脹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香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白朮1斤(糯米泔浸3日)。 主治: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不癒。

香朮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九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蒼朮1兩,厚朴(薑汁炙)1兩,陳皮1兩,生好硫黃2兩(用蘿蔔煎沸湯洗3兩次)。 主治:腹脹痛,臟腑秘。

香朮丸,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香附(醋浸煮乾)8兩,蒼朮(米泔浸)4兩,陳皮2兩,當歸(酒洗)2兩,川芎2兩,白芍(酒炒)2兩,熟地黃(薑汁、酒浸,焙)2兩。 主治:婦人白帶,臍腹脹痛。

香朮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五。 組成:蒼朮半斤(米泔水浸1宿,曬乾,用生薑半斤,蔥白4兩,搗炒蒼朮,乾則去蔥薑不用),茴香半斤(用生薑汁4兩,浸1-2宿,後用鹽炒乾),吳茱萸(湯泡,炒)4兩。 主治:寒溫成疝,腎腫疼痛。

香朮丸, 出處:《普濟方》卷十四引《護命方》。 組成:蒼朮(米泔浸去皮,焙)1兩,芎藭1兩,防風(去叉)1兩,五味子半兩,黃耆(銼細)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硫黃(研)1兩。 主治:肝臟虛,客邪攻之,真氣微弱,不能主血,脈氣微細,大便失血。

香朮丸, 出處:《史載之方》卷下。 組成: 香朮丸(《史載之方》卷下。)出處:《史載之方》卷下。組成:白朮1兩(炒),丁香1錢半,半夏1分,木香(炮)1分,蓬莪朮1分,防風半兩,麥糵(炒)半兩,神曲(炒)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炙)1分。主治:進飲食。 。 主治: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