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蔥薑煎方劑中使用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感冒、頭痛、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等症狀,蔥白可以起到溫散風寒、宣通鼻竅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蔥白與薑相配,一辛一溫,可以互相調和,增強藥效。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蔥薑合用,可以更好地發揮溫散風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總之,蔥白在蔥薑煎方劑中,發揮著發散風寒、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各種症狀。
蔥薑煎方劑中加入生薑,乃因其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以下功效:
- 溫中散寒:生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適用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 解表發汗:生薑可發散風寒,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蔥薑煎中蔥的辛溫發散之力,與生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薑煎」之主治功效分析
中藥方劑「蔥薑煎」主要以蔥白與生薑為核心組成,其功效應用廣泛,不僅能處理外感風寒,更能用於其他多種病症。現將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一、外感風寒之表證
- 主治症狀: 《惠直堂經驗方》明確指出「蔥薑煎」可治「感冒」,並能「待汗大出而愈」,可知其主要用於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等表證。此與現代中醫對蔥白、生薑解表散寒的認識相符。
- 治療原理: 蔥白性溫,味辛,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生薑亦性溫,味辛,能發散風寒,溫胃止嘔。兩藥合用,辛溫發散之力更強,可助人體祛除外邪,使表證解除。文獻中提及加醋同服,可能藉由醋的酸味收斂作用,防止發汗太過,增進藥效。
二、寒邪所致之腹部病症
- 主治症狀: 《惠直堂經驗方》提到,「肚內飽脹不思飲食者」可單用蔥薑煎服,另《外治壽世方》則記載使用蔥薑煎湯「洗肚腹」,並將蔥薑搗爛炒熱外敷於臍部,均能治療腹痛。這些都說明「蔥薑煎」可處理寒邪所致的腹部不適。
- 治療原理: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溫胃止瀉之功,可驅散寒邪,溫暖脾胃。蔥白雖側重於發散表邪,但也具一定的溫陽散寒作用。兩者合用,可溫散中焦寒邪,緩解腹痛等症狀,並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外敷法亦是利用蔥薑的溫熱特性,透過皮膚傳導達到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三、其他病症
- 風濕冷痹: 《本草求真》記載,「同五積散加全蠍蔥薑煎服,則治風濕冷痹」。可見蔥薑煎可輔助治療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強直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利用蔥薑的溫陽散寒之性,搭配其他祛風濕藥,增強療效。
- 乳癰腫: 《本草求真》提到,「同木香自然銅搗末酒調,以治乳癰腫」。蔥薑在此或為輔助藥,透過其活血散瘀、溫經止痛之功,幫助治療乳癰腫痛。
- 咳嗽痰吼: 《幼科推拿祕書》提及,「咳嗽痰吼加蔥薑」,說明蔥薑可輔助治療咳嗽痰多的症狀。蔥薑皆有溫肺化痰之效,可助止咳平喘。
- 其他外治法: 《幼科推拿祕書》、《幼科鐵鏡》、《針灸逢源》等文獻均記載,將蔥薑煎汁用於推拿,其用意可能在於藉由蔥薑的溫熱性,加強推拿的療效,並達到溫經通絡、活血散瘀的作用。
總結
「蔥薑煎」以蔥白、生薑為主要成分,性味辛溫,其主要功效為解表散寒,溫中散寒,亦可輔助治療風濕痹痛、乳癰腫痛、咳嗽痰多等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多透過辛溫之性,發散表邪、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使邪氣祛除,病症得以緩解。在應用方面,除內服外,亦可煎湯外洗、搗爛外敷,甚至用於推拿,體現其廣泛的應用價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感冒
相同名稱方劑
蔥薑煎,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蔥10枝(去根葉),薑3錢。 主治:感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