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羮

補腎羮

BU SHEN L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胃經 40%
脾經 20%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羮中加入蔥白,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之性,達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效果。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發散風寒、宣通鼻竅、溫中散寒的功效。腎陽虛弱者,常伴有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蔥白溫陽散寒,可改善腎陽不足所致的寒涼症狀,有助於提升腎氣,促進腎陽生發,達到溫補腎陽的效果。

補腎羮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腎散寒: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腎喜溫惡寒,若腎陽不足,容易導致寒邪入侵,出現腰膝酸冷、肢體畏寒等症狀。生薑溫腎散寒,可以改善腎陽虛所致的症狀,提升腎臟功能。

二、 助藥力: 生薑能促進藥物吸收,並增強藥物的療效。補腎羮中其他藥材,如杜仲、巴戟天等,多性溫或平,與生薑配伍,可使藥力更加溫和,更好地發揮補腎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補腎羮] 主治「腎虛勞損,精氣竭絕」,此證屬腎精虧虛、陽氣不足之範疇。古人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生殖與生長發育。若長期勞損(如房勞過度、久病耗傷),可致腎精枯竭、陽氣衰微,表現為腰膝痠軟、畏寒肢冷、陽痿遺精、精力衰退等。此方以「羮」為劑型,取其溫補緩調之效,適於虛損日久、需長期調養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羊腎

  •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經。
  • 作用:中醫以「以形補形」為邏輯,羊腎為動物腎臟,古人認為能直補腎精、益髓填精。其性溫可助腎陽,針對「精氣竭絕」之虛寒證。
  • 科學佐證:現代營養學中,動物內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及鋅等,或間接支持生殖與代謝功能,符合傳統補益精氣之觀點。

2. 臣佐藥:蔥白、生薑

  • 蔥白(辛溫,入肺胃經):
    • 通陽散寒,助羊腎溫煦腎陽,並宣通氣機,防補益之品壅滯。
    • 辛香走竄之性,或能促進羊腎營養成分吸收(類似現代「辛味物質增加黏膜通透性」之概念)。
  • 生薑(辛溫,入肺脾經):
    • 溫中散寒,助羊腎化解陰寒之性,減輕滋膩感。
    • 促進脾胃運化,使補而不滯,符合「補虛需先健脾胃」之理。

3. 調味佐藥:五味(泛指調味料)

  • 古人多用鹽、醋等調味,鹽(鹹)入腎,可引藥下行;醋(酸)收斂,防精氣耗散。

治療原理總結

全方以「溫補腎陽、填精益髓」為核心:

  • 羊腎直補腎精為君,蔥薑辛溫通陽為輔,佐以五味調和。
  • 藉由「血肉有情之品」(羊腎)的滋養力,配合辛溫藥推動陽氣,達到「精得補而陽得運」的效果,符合「陰中求陽」的補腎思路。
  • 劑型選擇「羮」易於消化吸收,適於虛損者脾胃脆弱之體質。

潛在應用與延伸思考

此方雖簡,但體現古人「藥食同源」智慧:

  1. 適應症延伸:可推論用於腎陽虛所致的夜尿頻多、腰冷腹痛,或產後虛弱(古籍中常見羊腎用於產後補虛)。
  2. 組方變通:若精虧甚者,可加枸杞;陽虛甚者,可加少量肉桂增溫補之力。
  3. 原理對照:現代研究顯示,生薑含薑辣素能擴張血管,蔥白含大蒜素可改善微循環,與「溫通陽氣」的傳統功效或有共通之處。

此方重在平補緩調,適合輕度腎虛或作為輔助食療,若重症仍需配伍其他補腎藥(如熟地、附子等)。

傳統服藥法


羊腎1雙(去脂,切),蔥白1分(切),生薑1分(切)。
細切羊腎,加五味、蔥、生薑,如常法作羮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羮,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羊腎1雙(去脂,切),蔥白1分(切),生薑1分(切)。 主治:腎虛勞損,精氣竭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