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鉛丹煎
QIAN D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鉛丹煎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主要成分是鉛的化合物,古代中醫認為其性質能夠解毒、消腫、止痛,對某些病症具有療效。然而,鉛丹的使用需謹慎,因為鉛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中毒,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在古代醫學中,鉛丹煎被廣泛應用於一些疾病的治療,尤其是與瘡癤、腫痛相關的症狀。儘管如此,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鉛丹的使用逐漸受到限制。許多中醫師開始強調其毒性的潛在風險,並尋求其他更安全的替代療法。因此,雖然鉛丹煎在某些歷史文獻中仍有其地位,但在現代醫療中,對其使用的爭議與警示讓人們重新審視傳統方劑的科學性與安全性。
鉛丹煎方劑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有二:
- 相輔相成: 鉛丹與密陀僧皆為傳統中藥材,其性皆偏涼,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血之效。兩者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互相制約: 密陀僧可減緩鉛丹的毒性,防止其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同時,密陀僧亦能緩解鉛丹的燥性,使其藥效更加柔和。
因此,鉛丹煎中加入密陀僧,不僅能提升藥效,也能保障患者安全。
鉛丹煎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 鉛丹性烈,毒性較強,蜂蜜具有潤燥、和中、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鉛丹的燥烈之性,減少其對人體的毒副作用。
- 促進藥物吸收: 蜂蜜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被吸收,提高藥效。此外,蜂蜜中含有豐富的酶類,可以促進藥物分解,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總之,蜂蜜在鉛丹煎中起到了緩解藥性、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鉛丹煎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口瘡」,此症多因心脾積熱或虛火上炎,導致口腔黏膜潰瘍、紅腫疼痛。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體質稚嫩,易受熱邪侵擾,而鉛丹、密陀僧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之效,蜂蜜則能潤燥緩痛,三者合用可局部消腫斂瘡,緩解口瘡不適。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鉛丹(黃丹)
- 性味:辛、微寒,有毒。
- 傳統功效:外用能殺蟲解毒、收斂生肌,古代常用於瘡瘍潰爛、濕疹等。
- 治療原理:鉛丹的收斂性可促進口瘡潰面癒合,其寒涼特性有助清局部熱毒。
密陀僧(氧化鉛)
- 性味:鹹、辛、平,有小毒。
- 傳統功效:燥濕殺蟲、止血斂瘡,外用治濕瘡、潰瘍。
- 治療原理:與鉛丹協同增強收斂作用,抑制瘡面滲出,減輕炎症。
白蜜(蜂蜜)
- 性味:甘、平。
- 傳統功效:潤燥解毒、緩急止痛,外用可保護黏膜。
- 治療原理:緩和鉛丹、密陀僧的燥烈毒性,同時滋潤口腔,減輕潰瘍疼痛。
三、配伍邏輯與潛在作用
- 協同清熱斂瘡:鉛丹與密陀僧均屬礦物藥,性收澀,能直接作用於潰瘍表面,形成保護層,阻隔刺激。
- 調和藥性:蜂蜜黏滯,能延緩礦物藥的釋放,減少對黏膜的刺激,並以甘緩之性制約鉛類藥物的毒性。
- 局部止痛:蜂蜜的滋潤性可緩解口瘡灼痛感,改善患兒不適。
四、潛在治療機制推測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物理性保護:蜂蜜與礦物藥形成薄膜,覆蓋潰瘍面,減少外界刺激。
- 抗菌消炎:鉛丹、密陀僧中的金屬成分對某些細菌(如口腔常見致病菌)具抑製作用。
- 促進修復:收斂作用加速黏膜組織收縮,利於瘡面癒合。
五、總結
鉛丹煎的設計體現古代外用方「以毒攻毒、斂瘡生肌」的思路,針對小兒口瘡的熱毒或潰爛階段,以礦物藥清熱收澀為主,佐以蜂蜜緩和藥性。其功效核心在於局部消炎、促進潰瘍修復,符合傳統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原則。
傳統服藥法
鉛丹半兩,密陀僧半兩,白蜜4兩。
先以蜜於銚子內煎令沸,下鉛丹,同煎令紫色,次下密陀僧攪令勻成煎,於瓷合盛。
每用小豆大,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鉛丹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鉛丹半兩,密陀僧半兩,白蜜4兩。 主治:小兒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