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腫的功效。方中以香附行氣止痛,疏解氣滯,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調和脾胃: 香附入肝、脾經,可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整體氣機流通,進一步減輕疼痛。
因此,疏氣定痛湯加入香附,可有效地行氣止痛,並協調脾胃功能,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特別適用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在疏氣定痛湯中,川楝子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疏通經絡,消除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疏氣定痛湯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行氣止痛: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胸脇疼痛、脘腹疼痛、痛經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延胡索在疏氣定痛湯中起到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協同,發揮更好的療效。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五靈脂,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五靈脂具有破血逐瘀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痛經等。此外,五靈脂還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因此,在疏氣定痛湯中加入五靈脂,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氣血運行,達到舒氣定痛的目的。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作用。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而消腫止痛則可有效消除炎症,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因此,在疏氣定痛湯中加入沒藥,可以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肝氣鬱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痛等症,枳殼可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
二、消食導滯,寬胸散結: 枳殼還能消食導滯,化積消痞。若患者因飲食積滯導致胃脘脹痛、噯氣吞酸等症,枳殼可通過消食導滯,寬胸散結,改善消化不良,從而緩解疼痛。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尤其擅長於治療氣滯引起的疼痛,如胸腹脹痛、胃脘疼痛、脅肋脹痛等。
二、健脾和胃:木香除了行氣止痛外,還具備健脾和胃的作用。其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對於氣滯引起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也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疏氣定痛湯中加入木香,可以有效地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並同時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疏氣定痛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疏氣定痛湯多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血調經: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有些疼痛症狀可能與氣血不足有關,當歸可以補充氣血,改善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症狀。
總之,疏氣定痛湯加入當歸,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補血調經,有助於全面改善疼痛症狀,達到療效。
疏氣定痛湯中包含烏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烏藥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腹脹痛、脅肋脹痛等症狀,有助於解除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 溫中散寒:烏藥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因寒氣入侵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烏藥能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緩解疼痛,改善胃腸功能。
因此,烏藥的加入能有效地疏肝理氣,溫中散寒,達到止痛的效果,是疏氣定痛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疏氣定痛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慢性盆腔炎腰腹疼痛,屬氣滞血瘀者」。中醫認為,盆腔炎久病不癒,多因情志不暢、氣機鬱結,導致氣滞血瘀,經絡阻滯而見疼痛。其特點為:
- 疼痛性質:腰腹脹痛、刺痛,時輕時重,或痛處固定不移,按之加劇。
- 氣滞表現:胸脅脹悶,噯氣頻作,情緒波動時症狀加重。
- 血瘀徵象: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此證以「氣滞為先,血瘀繼發」為病機關鍵,故治以「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為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1. 行氣解鬱,疏通滯塞
- 香附(制):辛平微苦,為「氣病之總司」,專疏肝鬱、調暢三焦氣機。
- 川楝子:苦寒,善疏肝泄熱,行氣止痛,兼清下焦鬱熱。
- 木香:辛溫,行腸胃滯氣,消脹滿。
- 烏藥:辛溫,溫腎散寒,行氣止痛,尤善治下焦氣滯。
- 枳殼:苦辛微寒,寬中下氣,破滯消積,助氣機升降。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五靈脂:甘溫,化瘀止血,專治血瘀刺痛,與香附配伍(「氣血雙調」)。
- 延胡索:辛溫,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氣藥」,兼治氣滞與血瘀之痛。
- 沒藥:苦平,散瘀定痛,與五靈脂協同增強化瘀之力。
-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調和營血,防行氣藥之燥性。
(二)方劑作用層次
- 調氣以暢血:
- 香附、川楝子、木香等疏肝理氣,解除氣機鬱滯,氣行則血行。
- 烏藥、枳殼引氣下行,針對下焦盆腔氣滯。
- 化瘀以定痛:
- 五靈脂、延胡索、沒藥直接活血散瘀,通絡止痛,針對已形成之瘀血。
- 標本兼顧:
- 當歸養血和血,防止行氣活血藥耗傷陰血,體現「攻邪不傷正」思想。
(三)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行氣為主,活血為輔」,針對「氣滯→血瘀」的病機鏈條:
- 氣機通暢則瘀血自消(氣為血之帥),
- 瘀血化散則疼痛自止(通則不痛)。
尤其適合慢性盆腔炎反覆發作、情志不舒誘發者,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理——凡「氣滞血瘀」病機者,皆可類推應用。
傳統服藥法
制香附3錢,川楝子3錢,延胡索3錢,五靈脂3錢,沒藥1錢,枳殼1錢半,木香1錢半,當歸3錢,烏藥3錢。
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 本方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如果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氣定痛湯,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制香附3錢,川楝子3錢,延胡索3錢,五靈脂3錢,沒藥1錢,枳殼1錢半,木香1錢半,當歸3錢,烏藥3錢。 主治: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腰腹疼痛,屬于氣滯血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