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豉安胎湯

蔥豉安胎湯

CONG CHI AN T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18%
心經 9%
膀胱經 9%
小腸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9%
腎經 9%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蔥豉安胎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止嘔: 淡豆豉性微寒,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止嘔降逆之功效。孕婦妊娠早期容易出現嘔吐、惡心等症狀,多為寒邪犯胃、氣機不暢所致。淡豆豉可以疏散寒邪,調和氣機,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
  2. 安胎定胎: 淡豆豉除了解表止嘔外,還具有安胎定胎的作用。妊娠早期,胎氣虛弱,容易滑脫,淡豆豉可以固攝胎氣,防止胎兒滑落,起到安胎的作用。

蔥白於蔥豉安胎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功效主要在於:

  • 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胎動不安、小腹冷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蔥白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夠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腹痛、腰痠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總而言之,蔥白在蔥豉安胎湯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安胎止痛的效果。

蔥豉安胎湯方中加入阿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安胎固胎: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胎固胎之效。孕婦胎動不安、小腹墜痛,常因氣血不足,陰虛內熱所致,阿膠能滋陰養血,補益氣血,使胎兒安穩,預防流產。
  2.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 阿膠性溫,能補腎益精,固本培元。孕婦懷孕期間,腎氣虧虛,容易出現腰痠背痛、胎兒發育不良等情況,阿膠能滋補腎精,使腎氣充沛,有助於胎兒發育,保障孕婦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蔥豉安胎湯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普濟方》引《聖惠方》,主治「婦人懷妊,胎動不安」,乃古代用於安胎之方劑。胎動不安多因氣血失調、沖任不固,或外感邪氣內擾所致。本方以蔥白、香豉、阿膠三味組成,藥簡力專,旨在調和氣血、固沖安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蔥白(切,一升)

    • 性味辛溫,入肺、胃經,具發散通陽之效。《本草綱目》言其能「通陽氣,達表邪」,此處用以宣通經絡、調暢氣機。妊娠時氣血易滯,蔥白辛散可解鬱滯,使氣血流通,間接助沖任之氣調和,胎元得固。
  2. 香豉(熬,一升)

    • 為發酵黑豆製成,性味苦寒,入肺、胃經,功能解表除煩、宣鬱散結。《名醫別錄》載其「主瘴氣惡毒,煩滿」。與蔥白相配,一辛溫一苦寒,既能調和陰陽,又可疏解內外之鬱滯,避免邪擾胎元。
  3. 阿膠(炙,二兩)

    • 甘平質潤,入肝、肺、腎經,為補血滋陰、止血安胎要藥。《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心腹內崩,女子下血,安胎」。本方以阿膠為君,直接滋養沖任、固攝胎氣,兼能止血防漏,針對胎動不安之本虛。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辛甘調氣血:蔥白之辛散配阿膠之甘潤,一動一靜,宣通與滋養並行,使氣血調和,胎得所養。
  • 表裡兼顧:蔥豉合用,輕清宣透,可解表邪或內鬱之熱,防止外邪內擾;阿膠固裡,標本同治。
  • 煎服法深意:先煮蔥、豉取汁,後納阿膠烊化,既取其氣輕揚以調氣,又留阿膠質重以滋下焦,層次分明。

此方邏輯可歸納為 「通陽解鬱以安胎,滋陰固本以養胎」,適合因氣機不暢、輕度外感或陰血不足所致之胎動不安,展現古代方劑「簡而效專」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香豉1升(熬),蔥白(切)1升,阿膠2兩(炙)。上切。
以水3升,煮2物,取1升,去滓,下阿膠更煎,膠烊服,1日1夕可服3-4劑。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聖惠》)。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胎產救急方》引作「蔥豉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2.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出汗、口渴、四肢無力等症狀,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3. 本方有滋陰補血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蔥豉安胎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三引《删繁方》。 組成:香豉1升(熬),蔥白(切)1升,阿膠2兩(炙)。 主治:婦人懷妊,胎動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