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蓽澄茄丸中包含蓽澄茄,主要原因如下:
- 蓽澄茄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腸鳴泄瀉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大蓽澄茄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腸鳴泄瀉等症狀。蓽澄茄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物,其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發揮治療作用。
因此,蓽澄茄作為大蓽澄茄丸的主要藥物,是經過長期臨牀經驗積累和理論驗證的結果,符合藥物配伍原則,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大蓽澄茄丸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氣,消食導滯: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散結止痛的功效。方中蓽澄茄善於消積導滯,青皮則有助於理氣行氣,二者合用,可加強消食導滯的作用,並改善腹脹、腹痛等症狀。
- 疏肝解鬱,健脾和胃:青皮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同時,青皮亦能健脾和胃,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大蓽澄茄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是為了理氣和胃、燥濕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並能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在方中,陳皮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提高療效。例如,陳皮能與大蓽澄茄等藥物共同作用,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並能減輕腹脹、腹痛等症狀。
大蓽澄茄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大蓽澄茄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痰濁上逆所致的嘔吐,而半夏則可以溫脾胃、降逆氣,達到止嘔的效果。
- 燥濕化痰: 半夏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大蓽澄茄丸中的蓽澄茄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半夏可以溫脾散寒,並與蓽澄茄共同達到燥濕化痰、止嘔的效果。
大蓽澄茄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其性燥烈,善於行氣消積,燥濕化痰。大蓽澄茄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阻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厚朴的理氣燥濕作用,可有效改善濕熱阻滯,促進氣機運行,緩解上述症狀。
- 降逆止嘔: 厚朴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大蓽澄茄丸中加入厚朴,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減少噁心嘔吐的發生,提高療效。
大蓽澄茄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協調藥性: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功效。大蓽澄茄丸主治寒濕阻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生薑的溫性可溫暖脾胃,協調藥性,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減緩藥物毒性: 大蓽澄茄丸中含有蓽澄茄,其性溫燥,容易傷脾胃。生薑性溫,能夠緩解蓽澄茄的燥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起到保護作用。
大蓽澄茄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以輔助方劑整體療效。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入脾、胃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並可消腫解毒。方中加入赤茯苓,一方面可協助大蓽澄茄等藥物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邪,改善水腫等症狀。另一方面,赤茯苓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因此,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利水滲濕之效,還能調節脾胃功能,協調藥性,使方劑療效更佳。
大蓽澄茄丸方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導滯: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方中以大蓽澄茄為主,善於消積止痛,但單用藥力過於猛烈,易傷脾胃。麥芽的加入可輔助消食導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脾胃功能,使藥效更加平和。
- 和胃降逆:麥芽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緩解大蓽澄茄可能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等副作用。同時,麥芽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主治功效
大蓽澄茄丸 主治功效分析
大蓽澄茄丸,出自《御藥院方》,由蓽澄茄、青皮、陳皮、厚朴、半夏、赤茯苓、麥芽等藥材組成,配合生薑汁製丸。其主要功效為和脾胃,美進飲食,消積滯,化痰飲,並治療腹胸虛滿之症。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的治療核心在於調理脾胃氣機,化解積滯,並兼顧溫陽散寒,以達到消脹除滿之效。其組方配伍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溫散寒邪,健脾消滯:
- 蓽澄茄:性味辛溫,擅長溫胃散寒,能驅散脾胃寒邪,並可消食化滯,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食積不化具有良好的療效,為君藥。
- 生薑:協助蓽澄茄,加強其溫散寒邪之功,並能暖胃止痛,增強脾胃運化之能力。
- 麥芽:不僅能健脾和胃,亦能消食化積,對因食積引起的脘腹脹滿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理氣健脾,消脹除滿:
- 青皮:善於疏肝理氣,能消除肝氣鬱滯,並可消食除脹,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 陳皮:理氣健脾,調中開胃,能行氣化痰,消除脾胃氣滯引起的脹滿不適。
- 厚朴:行氣除滿,且能健脾消食,對於脾胃氣滯,脹滿不適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3. 燥濕化痰,降逆止吐:
- 半夏:具備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濕邪內停引起的噁心嘔吐、痰多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赤茯苓:利水滲濕,能將體內多餘的濕邪排出,並可安神寧心,對於脾胃虛弱,濕邪內停引起的諸多不適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4. 綜合作用,和脾胃,美進飲食:
諸藥合用,溫散寒邪、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化積,共同發揮作用,使得脾胃氣機得以調暢,積滯得以消散,從而達到和脾胃,美進飲食的目的。
總結
大蓽澄茄丸通過溫散寒邪、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化積等多方面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虛滿,食積不化等症狀。其組方配伍周全,藥性協調,對於脾胃虛寒,氣滯濕停引起的腹胸虛滿、食少納呆、痰飲內停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古籍記載其能「和脾胃,美進飲食,治腹胸虛滿,消積滯,化痰飲」,充分體現了本方劑的臨牀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蓽澄茄1兩,青皮(去白))2兩5錢,廣茂(煨)2兩5錢,陳皮(去白)2兩5錢,川丁皮2兩5錢,半夏(洗7次)2兩5錢,厚朴(去粗皮,薑制)2兩5錢,赤茯苓(去皮)4兩,麥芽(炒)3兩。
和脾胃,進飲食,消積滯,化痰飲。
上為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7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蓽澄茄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三。 組成:蓽澄茄1兩,青皮(去白)2兩5錢,廣荗(煨)2兩5錢,陳皮(去白)2兩5錢,川丁皮2兩5錢,半夏(洗7次)2兩5錢,厚朴(去粗皮,薑制)2兩5錢,赤茯苓(去皮)4兩,麥芽(炒)3兩。 主治:和脾胃,進飲食,消積滯,化痰飲。主治:脾胃虛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