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象方

CUI XIA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20%
肝經 14%
腎經 8%
胃經 8%
脾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萃象方中使用菊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效。可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頭昏腦脹等症狀。萃象方若針對類似症狀,菊花可發揮重要作用。
  2. 平肝明目: 菊花有平肝明目之功,可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萃象方若涉及肝火上炎或眼部不適,菊花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萃象方中包含荊芥,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疏解表邪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藥材相輔相成。
  2. 通鼻竅,止鼻流涕: 荊芥還具有通鼻竅、止鼻流涕的功效,對於風寒、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萃象方可能因應患者鼻竅不通或流涕等症狀,加入荊芥以達到通鼻竅、止鼻流涕的目的。

萃象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並且對於女性的調理特別有效。而紅花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開經通絡、活血祛瘀的特性,對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痛經以及其他血瘀相關的疾病都有顯著效果。紅花的藥理研究表明,含有的多種有效成分能夠促進微血管的擴張,提高血液流動性,從而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此外,紅花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調理月經、促進氣血運行的良藥。它不僅能減輕經期不適,還有助於消除瘀血所引發的各種症狀,如肌肉疼痛、關節炎等。通過在萃象方中搭配紅花,不僅能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更能體現中醫藥方劑的整體思維,充分考量到人體的經絡系統,強調陰陽平衡與氣血調和,從而實現更好的療效。

萃象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並使藥效發揮更佳的作用。萃象方中可能含有其他較為峻猛的藥物,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達到平衡的效果。

二、補益脾氣: 甘草具益氣健脾之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萃象方可能治療脾胃虛弱相關的疾病,加入甘草可以補益脾氣,達到更好的療效。

萃象方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通淋: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萃象方常用於治療溼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導致的各種泌尿系統疾病,木通在此發揮利水通淋作用,促進尿液排出,緩解膀胱澀痛。
  2. 清熱解毒:木通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萃象方中常加入木通,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萃象方中加入木通,主要發揮其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萃象方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膀胱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強,善於治療外感熱病,尤其是風熱犯肺、咽喉腫痛、發熱咳嗽等症。同時,連翹還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癰疽腫毒、乳癰、瘰癧等症。

因此,萃象方中加入連翹,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萃象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2. 宣肺化痰: 川貝母能宣肺通竅,利氣消痰,可使痰液易於排出,對痰咳不爽、胸悶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因此,萃象方中加入川貝母,旨在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病症的目的。

萃象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其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並能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萃象方中加入金銀花,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散風解表的作用,適用於外感風熱、暑熱傷津等症狀。

萃象方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
  2. 利咽開音: 牛蒡子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萃象方中加入牛蒡子,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萃象方中包含紫花地丁,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紫花地丁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癰疽疔瘡、乳癰、咽喉腫痛等。
  2. 涼血止血: 紫花地丁對於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也有較好的療效。其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吐血、衄血等病症。

萃象方中加入紫花地丁,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可以涼血止血,可有效治療因熱毒或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各種疾病。

萃象方中加入胡桃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固精: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益腦強志之效。萃象方多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陽痿等症狀,胡桃仁可補腎固精,提升腎氣,改善這些症狀。
  2. 潤腸通便:胡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萃象方部分組成可能具有一定的燥性,胡桃仁可起到潤腸緩瀉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

主治功效


萃象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萃象方由以下藥材組成:

  • 菊花
  • 荊芥
  • 紅花
  • 甘草
  • 木通
  • 連翹
  • 川貝母(土貝母)
  • 金銀花
  • 牛蒡子
  • 紫花地丁(柴花地丁)
  • 胡桃仁

主治病症

根據《雜病源流犀燭》及《沈氏尊生書》的記載,萃象方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後餘毒不清,發爲癰瘍,且紅腫明顯者。其病因爲痧毒留滯於肌肉腠理之間,導致局部產生紅腫熱痛的瘡瘍。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

方中多味藥物具備清熱解毒之功效,直擊病邪核心。

  • 菊花、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皆爲清熱解毒的要藥,能清除體內熱毒,消散腫痛,對紅腫熱痛的癰瘍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木通:清熱利濕,可導熱毒從小便排出。
  • 牛蒡子:疏散風熱,清解毒素,可協助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 紅花:活血化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散腫痛,消除瘀滯。

散風解表

  • 荊芥:能散風解表,幫助體表毒邪透散,緩解初起時的痧症,並協助清除餘毒。
  • 牛蒡子:疏風散熱,可協助荊芥散邪外出,增強解毒效果。

潤肺化痰

  • 川貝母: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在此方中,雖主要針對肺系症狀,但肺主皮毛,潤肺有助於皮表毒邪的排解,並可能與瘡瘍的痰濁有關。

調和諸藥

  • 甘草:調和諸藥,能緩和藥性,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且能益氣養心,增強機體抵抗力。

補腎潤肺

  • 胡桃仁:補腎潤肺,有助於提高機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且有助於組織修復。

綜合作用

萃象方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風解表、潤肺化痰等多重功效,針對痧後餘毒留滯肌肉腠理之間,發爲癰瘍紅腫的病機,達到消腫止痛、祛除毒邪的治療目的。方中諸藥相互協同,共同發揮作用,使藥力直達病所,使毒邪得解,腫痛得消。

傳統服藥法


甘菊、荊芥、紅花、甘草、木通、連翹、土貝母、金銀花、牛蒡子、紫花、地丁各等分,胡桃肉1枚。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萃象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組成:甘菊、荊芥、紅花、甘草、木通、連翹、土貝母、金銀花、牛蒡子、紫花地丁各等分,胡桃肉1枚。 主治:痧證後餘毒不清,發爲瘡瘍,紅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