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瓜蔞散

DA GUA L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心經 22%
肺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肝經 11%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瓜蔞散方劑中包含瓜蔞,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瓜蔞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有效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清熱解毒: 瓜蔞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暑熱、濕熱,對於暑濕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有所幫助。

因此,大瓜蔞散中加入瓜蔞,主要目的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藥性,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大瓜蔞散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大瓜蔞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經閉不通等症狀,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紅花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減輕乳房腫痛、胸脅脹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大瓜蔞散的療效。

紅花與大瓜蔞散中其他藥材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大瓜蔞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大瓜蔞散中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緩和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保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如與瓜蔞合用,可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並減少其副作用。此外,甘草亦有補氣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主治功效


大瓜蔞散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大瓜蔞散由以下三味藥材組成:

  • 瓜蔞: 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散結消癥的功效。
  • 紅花: 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
  • 甘草: 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古籍記載

《沈氏尊生書》中記載,大瓜蔞散主要用於治療「受暑」引起的脇痛,並伴有皮黃發泡等症狀。原文提及「脇痛由受暑,皮黃發泡者(宜大瓜蔞散)」,明確指出此方劑的適應症。

治療原理分析

受暑病機

中醫認為,「受暑」是指感受暑邪所致的病症。暑邪屬陽邪,易耗氣傷津,導致體內氣機不暢,經絡阻滯,進而引起各種不適症狀。根據古籍描述,受暑後可能出現脇痛、皮膚發黃,甚至起泡等情況,均是暑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

方劑配伍及功效

  1. 清熱化痰、生津止渴: 瓜蔞作為君藥,性寒能清解暑邪之熱,又能化解因熱邪灼津所生的痰濁。其生津止渴之效,亦能緩解因暑熱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等症狀。

  2. 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在此方中扮演臣藥的角色,其辛溫之性,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從而緩解因氣血瘀滯所引起的疼痛。對於受暑後可能出現的經絡不暢、氣血凝滯之脇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甘草作為佐使藥,其性平和,能調和諸藥藥性,使全方藥力更為協調。此外,甘草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輔助君藥瓜蔞清解暑熱。

綜合作用機制

大瓜蔞散的組方,以瓜蔞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為主,配以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再佐以甘草調和藥性、清熱解毒。全方配伍合理,既能針對受暑之病機,又能緩解因暑邪引起的各種症狀。此方以清熱解暑為本,兼顧活血止痛,使暑邪得解、氣機通暢、血脈和順,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結論

總而言之,大瓜蔞散主要針對因受暑引起的脇痛,並伴有皮黃發泡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暑、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達到祛邪扶正、調和氣血的功效。此方配伍巧妙,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暑熱內盛、濕熱蘊蒸所致的症狀,如發熱、頭痛、身倦、胸悶、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瓜蔞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 組成:大瓜蔞1個(搗爛),紅花少許,甘草。 主治:受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