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蔞貝母飲
GUA LOU BEI M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增訂胎産心法》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極寒 (0.05)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2%
心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蔞貝母飲中包含瓜蔞,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瓜蔞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其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配合貝母,增強止咳化痰效果: 貝母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瓜蔞與貝母配伍,一清熱解毒,一化痰止咳,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共同治療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瓜蔞貝母飲方中包含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瓜蔞貝母飲主治熱痰咳嗽,川貝母正是藥方中清熱化痰的關鍵藥材。
- 利咽開音: 川貝母入肺經,能利咽開音,對於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瓜蔞貝母飲治療喉痺,川貝母的利咽開音作用也至關重要。
因此,川貝母在瓜蔞貝母飲方中起到清熱化痰、利咽開音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瓜蔞貝母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瓜蔞貝母飲以清熱化痰為主,但其中貝母性寒,若單獨使用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調和貝母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害,並起到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 增強療效,助藥力行:甘草具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它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力更加協調、穏定,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瓜蔞貝母飲」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乳房結核,焮腫」,意指乳房因氣滯痰凝或熱毒鬱結所形成的腫塊,伴隨紅腫熱痛之症。古代醫家視此為「乳癰」(類似現代乳腺炎、乳腺增生或早期乳腺膿瘍)範疇,病機多與痰熱互結、經絡阻塞相關。方中未潰時以消散為主,已潰後加忍冬以清熱排膿,反映分階段治療的思路。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瓜蔞實(栝樓實)
- 性味功效:甘寒潤滑,入肺胃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尤善通導胸膈間痰熱鬱滯。
- 本方作用:針對乳房結核之「痰熱壅結」病機,其潤燥化痰之性可化解凝滯之痰濁,寬胸之功有助疏通局部氣機。
土貝母(非川貝母)
- 性味功效:苦微寒,專入肺經,為解毒散結要藥,常用於癰腫瘡毒。
- 本方作用:直接針對「焮腫」之熱毒,清熱並消散腫塊。《本草綱目》載其能「治乳癰」,與瓜蔞實協同增強化痰散結之力。
甘草節
- 特殊性:甘草節為甘草根部節狀部分,相傳其解毒消腫之功更勝於普通甘草,尤擅外科癰腫。
- 本方作用:配合土貝母清熱解毒,同時調和藥性,緩解局部炎症。
加減:已潰加忍冬(金銀花)
- 原理:瘡瘍已潰,熱毒未盡,需加強清解。忍冬甘寒,為瘡家聖藥,清熱解毒兼可透膿外出,防餘邪復燃。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痰熱毒結」為核心病機,三藥配伍體現以下思路:
- 清熱化痰:瓜蔞實與土貝母形成君臣之配,一潤一散,分解痰熱膠結之勢。
- 解毒散結:土貝母配甘草節,專攻局部焮腫,阻斷熱毒蔓延。
- 動靜結合:瓜蔞質潤防土貝母過燥,甘草節調和兼引藥達病所。
綜論
「瓜蔞貝母飲」為小而精之方,反映中醫「以通為治」的理念,透過化痰、清熱、散結三法並行,疏通乳房經絡氣血。其加減變化更體現對疾病演變的動態調控,契合傳統外科「消托補」之治療次第。
傳統服藥法
瓜蔞實3錢, 土貝母(去心)3錢, 甘草節3錢。
已潰,加忍冬1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合於乳房結核、焮腫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瓜蔞貝母飲, 出處:《增訂胎産心法》卷五。 組成:瓜蔞實3錢,土貝母(去心)3錢,甘草節3錢。 主治:乳房結核,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