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蔞貝散中包含瓜蔞,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一、清熱化痰:瓜蔞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蔞貝散常用於治療風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瓜蔞的清熱化痰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咳嗽痰多症狀。
二、利濕消腫:瓜蔞亦可入膀胱經,具有利濕消腫之功。蔞貝散中,瓜蔞的利濕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濕熱,從而減輕患者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綜上,瓜蔞的清熱化痰、利濕消腫作用,使其成為蔞貝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效提升藥方的療效。
蔞貝散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化痰: 川貝母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蔞貝散本身主治肺熱咳嗽,加入川貝母可以增強其清熱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 宣肺利氣: 川貝母可以宣肺利氣,解除肺氣鬱結,使呼吸通暢。蔞貝散中加入川貝母可以配合其他藥材,促進肺部氣血運行,達到止咳化痰、改善呼吸的功效。
蔞貝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化痰止咳和祛風止痛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痰濁壅肺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症狀。
在蔞貝散中,天南星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其化痰止咳、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蔞貝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蔞貝散以蔞仁、貝母為君藥,性寒涼,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
二、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與蔞仁、貝母相配伍,可增強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甘草在蔞貝散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蔞貝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外感熱病、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蔞貝散主要用於治療乳癰、瘰癧等病症,連翹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蔞貝散中包含升麻,主要源於其疏散風熱和升陽解毒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毒之效。蔞貝散主治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升麻可疏散肺熱,止咳化痰,同時可升舉陽氣,解毒清熱,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蔞貝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乳勞初腫氣實者」,即乳腺疾病初期(如乳癰、乳癖等)因氣滯痰瘀壅結所致腫脹,體質偏實證者。
組成與邏輯推理
君藥
- 栝蔞(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針對乳腺局部痰熱壅滯。
- 貝母(浙貝母):清熱散結,化痰消腫,助栝蔞化解痰瘀凝聚。
臣藥
- 南星(生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消腫,加強破結之力,適用於腫硬實證。
- 連翹: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防止熱毒熾盛成膿。
佐使藥
- 甘草(生用):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加酒煎服:酒性辛散,助藥力通行經絡,增強散結效果。
- 一方加青皮、升麻:青皮疏肝破氣,升麻升散透邪,進一步疏通氣機,引藥上行。
治療原理
此方以「化痰散結」為核心,配合疏肝清熱:
- 痰結:栝蔞、貝母、南星化解痰濁;
- 氣滯:青皮(加減)疏肝行氣;
- 熱毒:連翹、生甘草清熱防潰;
- 經絡壅滯:酒煎助藥力走竄,直達病所。
適用於乳腺疾病初期,體質尚實,未化膿階段,藉由化痰行氣、清熱散結,抑制腫脹發展。
傳統服藥法
栝蔞1錢,貝母(去心,研)1錢,南星1錢,甘草(生)1錢,連翹(去心)1錢(一方加青皮、升麻)。
水2鐘,煎8分,澄渣,加酒2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蔞貝散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蔞貝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六。 組成:栝蔞1錢,貝母(去心,研)1錢,南星1錢,甘草(生)1錢,連翹(去心)1錢(一方加青皮、升麻)。 主治:乳勞初腫氣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