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鼻桂辛散

吹鼻桂辛散

CHUI BI GUI X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8%
膽經 8%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吹鼻桂辛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寒邪入侵鼻竅,導致鼻塞流涕、鼻淵等症狀,肉桂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改善鼻腔氣血循環,有助於緩解症狀。
  2. 宣通鼻竅:肉桂辛香走散,能宣通鼻竅,使鼻腔通暢。對於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肉桂能起到疏風散寒,通利鼻竅的作用,改善鼻腔通氣。

總之,吹鼻桂辛散中加入肉桂,旨在溫陽散寒,宣通鼻竅,改善鼻腔疾病的症狀。

吹鼻桂辛散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通竅:細辛性溫,味辛,具有通竅散寒之效,可溫經散寒、通利鼻竅,對於風寒襲鼻、鼻塞不通等症狀,能起到疏通鼻塞、改善呼吸的作用。
  2. 配合桂枝:吹鼻桂辛散方劑中含有桂枝,桂枝性溫,味辛,與細辛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通利鼻竅的作用。二者配伍,可以加強通竅散寒之力,促進鼻腔血液循環,達到治療鼻塞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吹鼻桂辛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腦風頭痛」。古代醫籍中,「腦風」指風邪上犯巔頂,侵襲腦絡所致頭痛,其特徵多為:

  • 頭痛劇烈,或偏或正,遇風寒加重。
  • 鼻塞流涕,或伴頭暈目眩。
  • 風寒凝滯頭面經絡,氣血不暢而痛。

此方以「吹鼻」外用,直達病所,取其辛香開竅、散寒止痛之效。

二、組成與方義分析

1. 藥物組成

  • 桂枝(去粗皮):辛溫,歸心、肺、膀胱經。
    • 解肌散寒,溫通經脈,尤擅「上行頭目」以祛風寒。
    • 《本經》謂其「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
  • 蓽撥:辛熱,歸胃、大腸經。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外用能「通鼻竅,止頭痛」。
    • 《本草綱目》載其「治頭痛、鼻淵、牙痛」。
  • 細辛(去苗葉):辛溫,歸肺、腎經。
    •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為治「少陰頭痛」要藥。
    • 《珍珠囊》稱其「散水氣,去痰凝,通九竅」。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辛溫協同,直攻風寒
    三藥皆辛溫,合用增強「散寒透邪」之力。風寒外襲,頭為諸陽之會,寒性收引,阻塞清陽,故以辛溫開泄,暢通經絡。
  • 吹鼻給藥,速效止痛
    鼻腔為「清竅」門戶,毗鄰頭部經絡(如足太陽膀胱經、督脈)。藥末吹入鼻中,通過黏膜吸收,刺激鼻竅,能:
    • 開泄鬱閉:辛香之氣直通顛頂,驅散寒邪。
    • 引藥上行:藉鼻腔絡脈,使藥效速達頭面病所。
  • 針對「偏頭痛」的左右調用法
    左側痛吹右鼻,右側痛吹左鼻,符合古代「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引經理論,可能通過刺激對側鼻竅,調和氣血偏頗。

三、推理延伸功效

除主治腦風頭痛外,從藥物特性可推測:

  1. 鼻淵(鼻竇炎):辛溫通竅,緩解鼻塞流涕。
  2. 風寒牙痛:細辛、蓽撥均能止牙痛,吹鼻或兼達牙齦。
  3. 寒凝血瘀頭痛:桂枝溫通,細辛散結,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以簡峻之藥,速解表邪,符合中醫「急則治標」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桂(去粗皮)、蓽撥、細辛(去苗葉)各等分。
上為散。
每用1字,先滿含溫水一口,即搐藥於鼻中,偏頭痛隨左右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吹鼻桂辛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桂(去粗皮)、蓽撥、細辛(去苗葉)各等分。 主治:腦風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