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川膝煎方劑中加入烏頭,乃因其祛風散寒,止痛之效。烏頭性溫熱,入足太陽膀胱經,可散寒止痛,舒筋活絡,尤其針對寒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
川膝煎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膝蓋寒濕、疼痛等症,烏頭的加入可溫經散寒,驅除膝蓋寒邪,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溫中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
川膝煎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利水消腫,通經下乳: 川牛膝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經下乳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經閉、乳汁不通等症狀,川牛膝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川膝煎方劑中加入川牛膝,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活血通絡、祛風止痛、利水消腫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川膝煎主治功效分析
川膝煎,出自《奇效良方》、《世醫得效方》以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其主治功效明確針對因肝腎虧虛,復感風寒濕邪侵襲,導致邪氣流注腿膝所致的歷節疼痛。此痛症之特點為「如錐刀鍛刺,不可名狀」,可見疼痛劇烈且難以忍受。
病機分析
病機核心在於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襲。肝腎乃人體之根本,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容易感受外邪。風寒濕邪三氣合而為病,流注於經絡,痹阻氣血,導致肢體關節疼痛。邪氣稽留於腿膝,故疼痛多發於此處。疼痛的「如錐刀鍛刺」描述,則反映了邪氣深入,氣血瘀滯,導致的劇烈疼痛。
組成及治療原理分析
川膝煎僅由兩味藥物組成,簡潔而精當:
- 川牛膝:
- 活血通經: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血行不暢,消除因氣血瘀滯而導致的疼痛。
- 引血下行: 其引血下行的作用,可將瘀滯之血引導至下肢,緩解局部疼痛。
- 利尿通淋: 兼具利尿功效,可將體內濕邪通過小便排出,從而祛除痹痛之根源。
- 強筋健骨: 可補肝腎、強筋骨,從根本上改善因肝腎虧虛引起的痹痛。
- 烏頭(制):
- 散寒止痛: 烏頭辛熱,能溫經散寒,祛除體內寒邪,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疼痛。
- 回陽救逆: 其大熱之性,可振奮陽氣,驅散陰寒,對於虛寒重症有回陽救逆之效,
- 溫腎壯陽: 可以溫補腎陽,增強腎氣,加強筋骨功能。
- 散癥消積: 可散結消積,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腫脹和瘀滯。
兩藥合用,一則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一則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一陰一陽,相得益彰。川牛膝之活血引血下行,配以制烏頭之溫經散寒,使風寒濕邪得以驅散,氣血得以暢通,肝腎得以滋養,疼痛自然緩解。
劑型與服法分析
方劑採用酒糊和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並以木瓜酒送服。此種製法和服法有其獨特的考量:
- 酒糊丸: 酒有活血通絡的作用,能增強藥效,有助於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 木瓜酒送服: 木瓜味酸,能舒筋活絡,能導引藥力至患處,且有助於消磨藥丸,促進吸收。
- 煨木瓜: 木瓜煨爛,其藥性更易釋放,能加強其舒筋活絡的效果。
- 木臼搗碎,石磨成末: 避免使用銅鐵器,保持藥性,也能在磨粉過程中減少發熱,有助於保存藥性。
綜上所述,川膝煎針對肝腎虛,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腿膝痹痛,其治療原理在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祛風除濕,補益肝腎,從而達到止痛之效。其組方精簡,配伍合理,劑型獨特,服法講究,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大烏頭10個(端正者,捶破,以紙袋盛,用烏豆1鬥,籍覆蒸1日,取出,去豆不用,去皮尖),牛膝2兩(去蘆穰乾)。
上藥並不得見銅鐵器及火與日。木臼搗碎牛膝,同入石磨中磨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用無灰酒1瓶,中樣木瓜1個,切作片,入瓶中,煨木瓜爛為度,用此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川膝煎,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大烏頭10個(端正者,捶破,以紙袋盛,用烏豆1鬭,籍覆蒸1日,取出,去豆不用,去皮尖),牛膝2兩(去蘆穰乾)。 主治:肝腎虛,爲風寒濕毒所中,流註腿膝,歷節疼痛,如錐刀鍛刺,不可名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