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烏丹中包含烏頭,乃因其辛溫走竄之性,能驅除寒邪,止痛止痙,為治療風寒濕痺、寒凝經絡、肢體麻木等症之要藥。
烏頭性峻烈,擅長溫經散寒,其藥性可直達病所,故能迅速解除寒邪凝滯,改善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慎用。靈烏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並發揮協同作用,如附子、乾薑等,以溫陽散寒,並減輕烏頭之毒性。
靈烏丹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基於其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 活血化瘀 的作用,有助於清除經絡瘀阻,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痛痺之症;而其 引藥下行 的特性,則可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治療腰膝痠痛、足痺等病症。
靈烏丹治療的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病症,川牛膝的加入,可有效加強其 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靈烏丹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益精: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之功效。靈烏丹作為治療肝腎陰虛、精血不足的方劑,以何首烏補益肝腎,填精益髓,有助於改善肝腎功能,達到治療效果。
- 烏髮黑鬚:何首烏有烏髮黑鬚之效,與靈烏丹治療頭髮早白、鬚髮早衰的症狀相符。其能滋養肝腎,使氣血充盈,進而促進頭髮生長,改善髮色,達到烏髮黑鬚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烏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一切冷疾疼痛,麻痹風氣」,乃針對寒邪凝滯、氣血不通之證。蓋「冷疾」者,多因陽氣不運,陰寒內生;「疼痛麻痹」者,乃經脈受阻,氣血不得溫煦濡養所致。其病機核心在於寒凝血瘀,風濕痺著,故以溫通散寒、祛風除濕為治療大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川烏(君藥)
辛熱大毒,為祛風濕、散寒止痛要藥。其性烈走竄,能通行十二經,徹內外之寒濕。以河水浸七日並反復換水,乃古法減毒之術,既緩其燥烈之性,又存其溫通之力。切片乾製後,更專功於逐寒開痺。牛膝(臣藥)
苦酸平,酒浸後增強活血通經之效,善引藥下行。此處配伍牛膝,一則助川烏溫通經脈,散下肢風寒濕邪;二則其下行之性可制川烏升浮之偏,使藥力專注於筋骨痺痛。何首烏(佐藥)
制如川烏法,取其甘澀微溫之性,既能補益精血,又可防川烏、牛膝溫燥耗傷陰血。古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何首烏養血柔筋,暗合此理,與攻邪之品相配,成攻補兼施之勢。
配伍特點: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和中,既能調和諸藥峻烈之性,又可延緩藥效,持續發揮溫通作用。
- 朱砂為衣:取其鎮心安神之功,蓋久痛多兼神志不寧,朱砂可防辛熱之品擾亂心神,兼治痺證伴隨的煩躁不安。
- 酒送服:酒性辛熱,可助藥力直達病所,增強溫通血脈之效。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溫通」為主軸,川烏破陰凝而散寒,牛膝通經脈而引導,何首烏固本而防耗傷。三者協力,使寒邪得散、經絡得通、氣血得行,則冷痛麻痹自除。其組方體現「峻藥緩攻」之法,既以猛藥治痼疾,又通過炮製、配伍及丸劑形式緩和毒性,適合風寒濕痺之久病者。
傳統服藥法
川烏1斤(河水浸7日。換水浸,去皮尖,切片,乾之),牛膝2兩(酒浸,焙),何首烏4兩(制如川烏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7丸,漸加至10丸,空心酒送下。病已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烏丹, 出處:《中藏經》卷下。 組成:川烏1斤(河水浸7日。換水浸,去皮尖,切片,乾之),牛膝2兩(酒浸,焙),何首烏4兩(制如川烏法)。 主治:一切冷疾疼痛,麻痹風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