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包含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部供氧量,有助於緩解癲癇發作時腦部缺血缺氧的狀態,減輕發作頻率和強度。
- 清熱涼血,平肝熄風:丹參亦具清熱涼血、平肝熄風的作用,能清除體內熱毒,平息肝陽上亢,進而減少癲癇發作的誘因。
因此,丹參在「強腦抗癇靈」方劑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平肝熄風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癲癇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劑「強腦抗癇靈」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補肝腎,安神定志: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鬚、滋補肝腎、安神定志等功效。癲癇發作往往與肝腎不足、心神不寧有關,何首烏可補益肝腎,使精血充盈,安神定志,從根本上改善癲癇發作的體質。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何首烏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癲癇發作過程中,腦部血管可能出現瘀阻,導致血流通暢受阻,何首烏可活血化瘀,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緩解癲癇發作時的疼痛。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止痙安神: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安神之效。對於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導致的癲癇發作,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穩定神經,達到止痙安神之目的。
- 改善腦部供血,促進腦神經恢復: 天麻能擴張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的代謝和修復。對於因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的癲癇發作,天麻能改善腦部供血,促進神經細胞的恢復,減少發作頻率。
強腦抗癇靈這一中藥方劑中包含鈎藤,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靜和抗癲癇的作用。鈎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在中醫藥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治療癲癇、驚厥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方面,藉由其能夠平衡腦部的活動,減少不正常的神經放電。研究顯示,鈎藤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能,同時它也具有良好的安神效果,能夠減輕焦慮和緊張,這對於癲癇患者尤為重要。
此外,鈎藤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鹼等,可以通過抗氧化作用保護神經細胞,增強腦部健康。這些特性使得鈎藤在強腦抗癇靈方劑中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因此,鈎藤的應用不僅在於其藥理作用,也反映了中醫對於整體調理的深厚理念。
方劑「強腦抗癇靈」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痙:蟬蛻性味甘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熱極生風所致的癲癇,蟬蛻能清熱解毒,平息肝火,達到止痙的效果。
- 疏風通絡:蟬蛻還具有疏風通絡、利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礙氣血運行所致的癲癇,蟬蛻能疏風通絡,化解濕邪,改善腦部氣血循環,達到緩解痙攣的作用。
因此,蟬蛻在「強腦抗癇靈」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痙、疏風通絡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癲癇發作。
地龍作為強腦抗癇靈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入藥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平肝熄風: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平肝熄風之功效。其可清降肝火,平息肝風,對於癲癇發作時的肝風內動、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通絡活血:地龍具有通絡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的營養供應,有利於改善癲癇患者的智力障礙和肢體運動障礙等症狀。
方劑「強腦抗癇靈」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止痙: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痙的功效。對於癲癇患者常伴隨的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等症狀,石菖蒲有助於清痰開竅,改善神志,控制癲癇發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石菖蒲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癲癇發作時,往往伴隨頭昏、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石菖蒲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輔助治療。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熄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熱極生風、痰熱內擾、風熱上擾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症,牛黃能起到清熱瀉火、鎮驚止痙的作用。
- 開竅醒神:牛黃具有開竅醒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痰熱矇蔽等症,牛黃能起到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作用。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豁痰開竅、活血止痛之功效。對於癲癇發作時神志昏迷、痰濁阻竅、氣血瘀滯等症狀,麝香能有效改善。
此外,麝香還具有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之功效,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代謝,增強抗癲癇發作能力。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考量其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珍珠味甘鹹,性寒,歸心、肝經。
- 鎮心安神: 珍珠具有鎮定心神、安撫情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癲癇發作時的精神亢奮、焦慮不安等症狀。
- 平肝熄風: 珍珠能平息肝陽上亢,抑制風邪入侵,對於癲癇發作時伴隨的頭暈目眩、肢體抽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此外,珍珠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擾引發的癲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劑「強腦抗癇靈」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肝經,可清熱解毒,對於癲癇發作時伴隨的熱毒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鎮驚安神: 天竹黃具有鎮靜安神之效,能抑制神經興奮,有助於控制癲癇發作,減輕患者的抽搐和痙攣現象。
天竹黃在「強腦抗癇靈」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夠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抗癲癇效果。
「強腦抗癇靈」方劑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平肝潛陽: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的作用。癲癇發作常與肝風內動、陽氣上擾有關,石決明能平息肝陽,減少癲癇發作的誘因。
- 清熱解毒: 石決明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熱毒,有助於改善癲癇患者因熱毒內蘊而引起的症狀,如頭昏、眼花、口苦等。
因此,石決明在「強腦抗癇靈」方劑中起著平肝潛陽、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控制癲癇發作,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強腦抗癇靈」,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 小兒癲癇,其證候特點以 抽搐發作為主,或屬中醫「癇證」範疇,多與風、火、痰、瘀擾亂神明相關。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此方劑由 13味藥 組成,可分為 四個主要作用層面:
1. 平肝息風,定驚止痙
主用 天麻、鈎藤、石決明、蟬蛻、地龍:
- 天麻 為「定風聖藥」,平抑肝陽,息風止痙。
- 鈎藤 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尤宜熱極生風之抽搐。
- 石決明(孔脊部分)質重潛陽,清肝鎮驚。
- 蟬蛻、地龍 通絡解痙,清熱息風,善治驚癇抽搐。
此組藥物針對 肝風內動 所致肢體抽搐、目睛上視等標症,直接抑制痙攣發作。
2. 化痰開竅,醒神益智
主用 石菖蒲、牛黃、竺黃、麝香、珍珠:
- 石菖蒲 化痰開竅,寧神益智,通絡醒腦。
- 牛黃 清心豁痰,涼肝息風,為傳統治癇要藥。
- 竺黃 清熱化痰,定驚安神。
- 麝香 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引藥透達巔頂。
- 珍珠 鎮心安神,清肝息風。
此組藥物針對 痰蒙清竅 所致神昏、癡呆等症,改善腦部氣血瘀滯與痰濁閉阻。
3. 活血化瘀,通絡養腦
主用 丹參、何首烏:
- 丹參 活血化瘀,清心安神,改善腦部微循環。
- 何首烏 補肝腎、益精血,兼能潤腸通便(可能減少痰熱積滯)。
此組藥物針對 瘀血阻絡 或 腦髓失養,間接調理癲癇久病入絡之病理基礎。
4.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主用 七葉一枝花、牛黃、珍珠:
- 七葉一枝花(蚤休) 清熱解毒,息風定驚,善治熱極動風。
- 牛黃、珍珠 協同清熱鎮驚,防止熱毒擾神。
此組藥物針對 內熱熾盛 誘發癇證者,清除火熱之邪,減少發作誘因。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 標本兼治:
- 急則治標:以 平肝息風、化痰開竅 為主,迅速控制抽搐、神昏等急性症狀。
- 緩則治本:通過 活血養腦、清熱解毒,調理肝腎不足、痰瘀互結之慢性病理。
其配伍特點在於:
- 蟲類藥與草本藥並用(如地龍、蟬蛻配天麻、鈎藤),增強息風通絡之效。
- 芳香開竅與重鎮安神同施(麝香配珍珠、石決明),兼顧醒神與鎮靜雙重作用。
- 攻補兼施:何首烏補益肝腎,丹參活血不傷正,適合小兒體質易虛易實之特性。
臨床應用於 癲癇大發作(風痰火盛型)或 久病夾瘀者 可能較為適宜。
傳統服藥法
丹參240克,何首烏150克,七葉一枝花150克,天麻240克,鈎藤150克,蟬蛻90克,地龍90克,石菖蒲90克,牛黃1.5克,麝香1.5克,珍珠1.5克,竺黃9克,石決明(孔脊部分)90克。
先將石菖蒲前八味加適量水,煮沸兩小時(鈎藤煮沸不超過20分鐘),紗布過濾去滓留液,將藥液加熱蒸發成流浸膏;再將牛黃等後五味研成細粉,摻入流浸膏內和均勻,置於乾燥箱內或自然乾燥後,製成散劑,裝瓶備用。
3歲以下,每次0.5-1.O克;3-6歲,每次1.0-1.5克;6-12歲,每次1.2-2.O克,白開水或加藥引(不同的發作用不同的藥引)送下,日3次。
癲癇:用本方治療48例癲癇,其中1-3歲7例,3-7歲13例,7-14歲19例,16-32歲9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病程多為二年左右者,以大發作者居多。平均治療9個月。結果:抽風停止,隨訪一至二年未復發者37例;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或抽風停止而又復發者4例;無效7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有祛風通絡、鎮驚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癲癇,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強腦抗癇靈, 出處:《中西醫結合兒科試用新方》。 組成:丹參240g,何首烏150g,七葉一枝花150g,天麻240g,鉤藤150g,蟬蛻90g,地龍90g,石菖蒲90g,牛黃1.5g,麝香1.5g,珍珠1.5g,竺黃9g,石決明(孔脊部分)90g。 主治:小兒癲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