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方

DOU D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4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5%
肺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0%
大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兜肚方中包含檀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芳香開竅:檀香氣味芬芳,能開竅醒神,對於因寒邪凝滯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檀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腹痛、腹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檀香在兜肚方中起到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寒凝氣滯引起的脘腹疼痛等症狀有輔助功效。

「兜肚方」中包含「零陵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零陵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中加入零陵香,可針對寒邪凝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二、 芳香化濕,健脾開胃: 零陵香還具有一定的芳香化濕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此方中加入零陵香,可幫助緩解因寒濕內阻所導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

兜肚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白芷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功效。兜肚方主治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腹痛泄瀉等症,白芷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積消化,緩解腹痛腹瀉。

二、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白芷兼具祛風散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此外,白芷還可止痛止癢,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白芷在兜肚方中發揮着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等多重功效,對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腹痛泄瀉等症具有積極作用。

兜肚方中包含馬兜鈴,其原因主要有二:

  1. 降逆止嘔作用: 馬兜鈴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降逆止嘔的功效。其可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痙攣,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消化道不適。
  2. 利水消腫作用: 馬兜鈴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馬兜鈴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兜肚方中加入馬兜鈴,主要目的是針對其降逆止嘔、利水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消化道不適、水腫等症狀的目的。

「兜肚方」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積化滯: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滯氣的功效。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鱉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 木鱉子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兜肚方」中加入木鱉子,可以有效地解決食積不化、腹脹等問題,同時還能清熱解毒,提升整體療效。

兜肚方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功效,可有效治療高熱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兜肚方中往往用於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羚羊角可起到降溫止驚、清熱開竅的作用。
  2. 熄風定驚,鎮痛止痙: 羚羊角具有熄風定驚、鎮痛止痙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小兒因熱邪入心、肝風內動而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兜肚方中加入羚羊角,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鎮驚止痙的作用,緩解病兒痛苦。

兜肚方中包含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甘松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兜肚方主要用於治療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甘松可通過行氣散結,緩解胃腸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理氣和胃:甘松氣味芳香,能理氣和胃,促進消化。兜肚方中常配合其他理氣藥物,如香附、陳皮等,共同達到理氣和胃,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的作用。

總之,甘松在兜肚方中起到行氣止痛、理氣和胃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的目的。

兜肚方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升麻具有升陽解表、透疹止痛之功效,可宣散表邪,開泄鬱熱。兜肚方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暑溼等症,升麻能疏散外邪,使邪氣從表透出,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同時也減輕表證所導致的頭痛、身痛等症狀。
  2. 升麻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方劑的療效。兜肚方中常配伍柴胡、葛根、黃芩等藥,升麻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清熱、止痛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兜肚方中加入丁香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丁香樹皮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丁香樹皮能起到溫暖胃陽、驅散寒邪的作用,緩解疼痛、止嘔。

2.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丁香樹皮亦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不舒、氣機鬱滯所致的胸脇疼痛、胃脘脹痛等症,丁香樹皮能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緩解疼痛不適。

兜肚方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可有效改善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引起的疼痛。兜肚方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血竭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溫經止血: 血竭兼具溫經止血的功效,對於一些伴隨出血的跌打損傷,血竭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時也能溫暖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血竭的加入,可以提升兜肚方的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同時也能起到溫經止血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兜肚方中包含麝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直達心竅,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麝香性溫,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血瘀造成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兜肚方中加入麝香,可起到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腹痛、腹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兜肚方」之主治功效分析

「兜肚方」為一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其組成雖各家略有出入,然核心藥物大致相同,主要以芳香溫通、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品組成,藉由藥物貼敷於腹部,達到治療相關病症之目的。綜觀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1. 調經種子,治療不孕: 「兜肚方」最主要的功效在於調經,並促進生育。無論是《驗方新編》、《急救廣生集》、《醫學入門》、《濟世珍寶》、《經驗良方全集》等書皆明確指出,此方能治療婦女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以及久不受孕等症。甚至《經驗良方全集》更稱:「連舉數子,以此方贈人無不效者」,可見其在治療不孕方面的卓效。此方不僅適用於女性,男性因下元虛冷導致的不育亦可使用。

  2. 溫陽散寒,治療下元虛冷: 《驗方新編》載明此方能治療「腰腿痠痛,子宮寒冷,男女肚腹畏寒,遺精,白濁,偏墜疝氣,一切下部虛冷等症」。此乃因方中多使用如附子、丁香、大茴、小茴等溫陽散寒之藥,能溫補下焦,驅散寒邪,故可有效緩解因虛寒引起的各類不適。

  3. 活血化瘀,消癥止痛: 方中如木鱉子、血竭、麝香等藥物,皆具活血化瘀之功,能改善體內氣血循環,消除瘀滯。因此,「兜肚方」可治療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痞積等症狀。

  4. 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方中如檀香、白芷、馬兜鈴等藥物,兼具清熱解毒之效,且馬兜鈴更可利水通淋,因此「兜肚方」亦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等症。

  5. 溫中理氣,健脾和胃: 甘松、升麻等藥物具有理氣止痛,健脾和胃之功,可調理脾胃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6. 開竅醒神,止痛定驚: 麝香具有開竅醒腦,活血止痛之效,故可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昏厥等症狀。羚羊角則可清熱涼血,安神定志,可治療因熱邪擾神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

治療原理

「兜肚方」之治療原理在於透過藥物之藥性,經由皮膚吸收,直達病所。其作用機制可歸納如下: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方中溫陽散寒藥物可溫煦經絡,驅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順暢,從而達到止痛之效。

  2.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活血化瘀藥物可促進氣血循環,消除體內瘀滯,使氣血運行正常,經絡通暢。

  3. 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清熱解毒藥物可清除體內之熱毒,利濕藥物可排除體內多餘之濕氣,使體內環境恢復平衡。

  4. 芳香開竅,醒神定驚: 芳香開竅藥物可開通竅穴,使神識清明,定驚安神藥物可安定神志,改善因熱邪擾神所致之症。

  5. 溫補下元,調整生殖機能: 溫陽藥物可溫補下焦,改善因下元虛冷引起的生殖機能障礙,從而達到助孕之目的。

總而言之,「兜肚方」為一綜合性外用方劑,其治療功效涵蓋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理氣止痛等多個方面,藉由藥物貼敷於腹部,發揮其整體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之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遺精陰道炎前列腺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多痰尿中混挾精液腹中感到寒冷小便渾濁不清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兜肚方, 出處:《醫統》卷二十二。 組成:檀香1兩,排草1兩,沉香5錢,丁香5錢,丁皮6錢,廣零陵香6錢,馬蹄草6錢,白芷6錢,甘松2錢,附子2錢,乳香2錢,麝香9分。 主治:令人有子。主治:腹中寒積,痼冷不散。

兜肚方,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一。 組成:白檀香1兩,零陵香5錢,馬蹄香5錢,香白芷5錢,馬兜鈴5錢,木鱉子8錢,羚羊角1兩,甘松5錢,升麻5錢,丁皮7錢,血竭5錢,麝香9分。 主治:痞積,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及婦人經脈不調,久不受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