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附散

DOU F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腎經 18%
心經 18%
胃經 14%
大腸經 14%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豆附散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配合豆蔻、附子等藥材,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客於脾胃而引起的腹痛、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
  2. 燥濕止瀉:肉荳蔻還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可治療脾胃虛寒、濕邪內停所致的泄瀉。配合豆附散中其他藥材,可加強溫中除濕,止瀉止痛的效果。

豆附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為溫熱藥,性峻烈,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陽氣不足所致的虛寒證,如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附子可溫煦陽氣,驅散寒邪,恢復機體正常功能。
  2. 配合豆蔻,溫中散寒: 豆附散中包含豆蔻,其性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附子與豆蔻相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功,同時又避免附子之性過於峻烈,使藥力平和,更易於體內吸收和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豆附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

「豆附散」出自《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其組方極為簡潔,僅由兩味藥材組成:肉荳蔻與附子。

  • 肉荳蔻: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暖胃止瀉,行氣消食,散寒止痛,固腸止瀉。此藥能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泄瀉尤為有效。其行氣消食的作用,則可幫助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 附子:性味辛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其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溫經通絡。附子藥性峻猛,能大補元陽,溫散寒邪,對於脾腎陽虛,寒邪內侵導致的泄瀉有顯著療效。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明確指出「豆附散,專治脾弱,泄瀉不止。」由此可見,此方主要針對脾虛寒所導致的泄瀉。綜觀兩味藥的藥性及功效,可以進一步闡述其治療原理:

1. 溫陽健脾,散寒止瀉: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消食,附子則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兩藥合用,共同發揮溫陽健脾的作用,一方面溫暖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及腹瀉;另一方面,驅散體內寒邪,從根本上解決脾虛泄瀉的病因。

2. 固腸止瀉:

肉荳蔻具有固腸止瀉之效,能收澀腸道,制止泄瀉。搭配附子的溫陽之功,則可加強固澀之效,使泄瀉得以改善。

3. 標本兼治:

「豆附散」針對脾虛泄瀉,既能溫陽散寒,治療病本,又能固腸止瀉,緩解症狀。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止瀉,而是透過調理脾胃功能,改善機體內環境,從而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總結

「豆附散」雖僅兩味藥材,但配伍精當,直擊脾虛泄瀉之病機。肉荳蔻與附子相輔相成,溫陽健脾,散寒止瀉,固腸止瀉,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此方為古人治療脾虛泄瀉的經典方劑,具有明確的臨牀指導意義。

傳統服藥法


大肉豆蔻3個(面裹煨),附子8錢(重者3個,炮,去皮)。
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8分,去滓,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豆附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六。 組成:大肉豆蔻3個(面裹煨),附子8錢(重者3個,炮,去皮)。 主治:脾弱,泄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