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蔻附丸中含有肉荳蔻,主要原因在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蔻附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肉荳蔻在此方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蔻附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附子性熱,入心、腎、脾經,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對於陽氣虛衰、寒凝血脈、心陽不振、四肢厥冷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附子也能溫腎壯陽,改善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因此,蔻附丸中加入附子,能夠有效地溫陽散寒、補益腎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蔻附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臟寒脾瀉」及「老人中氣不足,久瀉不止」,其核心病機為脾腎陽虛。脾陽不振則運化失職,水穀不化而泄瀉;腎陽不足則火不生土,加重虛寒泄瀉。老人中氣衰微,陽氣更虛,故瀉痢纏綿難癒。
肉豆蔻(二兩)為君藥,性辛溫,歸脾胃大腸經,能溫中澀腸,《本草綱目》載其「暖脾胃,固大腸」,針對虛寒滑脫之久瀉,既溫脾陽,又止瀉痢。
附子(一兩半)為臣藥,大辛大熱,補命門真火,溫腎助陽,《本草正義》謂其「通行十二經,無所不到」,通過補腎陽以暖土,使脾土得溫而運化復常。
二藥相配,體現「益火補土」之法:
- 溫陽協同:附子補下焦腎陽,肉豆蔻暖中焦脾陽,二者內外並治,臟腑兼顧。
- 標本兼治:肉豆蔻澀腸止瀉治標,附子溫腎助陽治本,針對虛寒泄瀉之本虛標實特性。
- 劑量考量:肉豆蔻用量稍重,側重固澀止瀉;附子量稍減防其過燥,但仍足助陽。
佐使設計:
- 粥丸(米粥調和製丸)顧護胃氣,防附子峻烈傷中。
- 蓮子煎湯送服,取蓮子甘平,健脾澀腸,助君臣藥力,且緩附子毒性。
此方簡而力專,針對陰寒內盛、火不暖土之證,透過溫補脾腎、固澀止瀉,恢復中下二焦陽氣,使瀉痢自止。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2兩,附子1兩半。
上為末。粥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丸,蓮子煎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蔻附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肉豆蔻2兩,附子1兩半。 主治:臟寒脾瀉;及老人中氣不足,久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