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塚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青塚丸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木香能疏肝理氣,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積不消。
- 燥濕健脾: 木香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健脾作用,可改善脾胃濕困,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青塚丸中常與其他具有健脾燥濕作用的中藥材配合使用,如白朮、茯苓等,共同達到健脾和胃,消食止痛的目的。
青塚丸方劑中含有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之效。其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並能緩解疼痛,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解毒消腫: 全蠍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
青塚丸方劑中加入全蠍,旨在通過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青冢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的生理問題,其中菟蕬子是其重要成分之一。菟蕬子,又名菟絲子,是一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植物,其性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養肝明目的功效。此藥材常被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等,對於女性如月經不調、經期疼痛等也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菟蕬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的微循環,幫助維持生理機能的健康。青冢丸以菟蕬子為組成部分,正是基於其對女性生理調節的獨特功能,增強方劑的療效。結合其他中藥成分能更有效地協同發揮,達到調整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從而促進女性的整體健康。因此,菟蕬子在青冢丸中的使用,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整體調理"的思想。
青塚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並可疏肝理氣,緩解腹部疼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腹脹等症狀,茴香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開胃、助消化: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茴香具有改善作用。
因此,青塚丸中加入茴香,旨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同時健脾開胃、助消化,以達到整體療效。
青塚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問題。此外,茯苓也具有安神寧心的功效,可以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因此,青塚丸中加入茯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濕氣、脾胃虛弱以及心神不寧等問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青冢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壯陽和益精填髓。其組成中加入補骨脂,主要是因為這種藥材具有強效的滋補作用,尤其對腎虛所引起的陽痿、早泄和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療效。補骨脂的化學成分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補骨脂素和黃酮類,這些成分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腎功能,從而提升個體的生命活力。
補骨脂還具有暖腎陽、強健骨骼的功效,因此在補腎方劑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該藥材的特性能夠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養分的吸收,有助於全身的健康和活力。通過搭配青冢丸的其他成分,補骨脂能有效增強整體療效,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更加明顯的身體改善,達到補腎益精的目的。綜上所述,補骨脂在青冢丸方劑中,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中醫藥的整體觀與調和理念。
青塚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澀精止遺: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效。青塚丸用於治療遺精、滑精、尿頻等腎虛不固之症,而山茱萸可以補腎固精,收斂止遺,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療效。
- 溫陽助陽: 山茱萸亦有溫陽助陽之功,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青塚丸常用於治療陽虛衰弱之證,山茱萸的溫陽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使患者體質逐漸康復。
青冢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穿山甲這一珍貴的藥材。穿山甲自古以來便被視為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其主要成分是角質鱗片,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以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而受到重視。在青冢丸中,穿山甲的添加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療癰腫、疔瘡等外科疾病方面。
根據中醫理論,癰腫的形成往往與血瘀、氣閉有關,而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清除體內的瘀血,改善局部的紅腫熱痛。它與其他中藥成分的相互作用,能夠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協調各藥材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於穿山甲的濫捕,現今其資源日漸短缺,應考慮其保護和代替品的研究,以確保中醫藥的可持續發展。
青塚丸方劑中包含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之效。青塚丸主治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痠軟等症,而胡桃仁可補腎填精,改善腎虛症狀,與方劑主治相符。
- 潤腸通便: 胡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青塚丸中常配合其他滋補藥物,可能導致腸胃燥熱,胡桃仁可潤滑腸道,防止便祕,促進藥物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冢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男子下元虛冷」之證,具體症狀包括:
- 腎囊陰濕:陰囊潮濕或寒冷,多因腎陽不足,氣化失司,水濕下注所致。
- 行步艱辛:腰膝酸軟無力,行動困難,屬腎虛筋骨失養之象。
- 飲食不進:脾腎陽虛,火不暖土,運化失職而致食慾不振。
此外,方中提及「添精髓,壯筋骨,美飲食;後服令人有子」,顯見其核心作用為:
- 補腎填精:強化生殖機能,改善不育。
- 溫陽祛濕:針對下焦虛寒兼濕濁之證。
- 健脾助運:間接調理後天以養先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一、補腎壯陽、填精益髓
- 狐腎、犬腎:
- 古代以動物臟器「以形補形」,直補腎陽,尤重生殖機能。
- 「酥炙」去其腥燥,增溫補之性。
- 菟絲子、破故紙(補骨脂):
- 菟絲子平補陰陽,益精縮尿;補骨脂溫腎助陽,固精止瀉,二者相配,固攝下元。
- 胡桃仁、山茱萸:
- 胡桃仁甘溫潤燥,補腎潤腸;山茱萸酸收,固精止遺,防陽氣耗散。
二、祛濕通絡、理氣止痛
- 全蠍、川山甲(穿山甲):
- 全蠍走竄通絡,搜風祛濕;穿山甲通行經絡,散下焦濕滯。
- 廣木香、小茴香:
- 木香行氣止痛,小茴香溫肝腎、散寒濕,二香合用,調暢氣機,除陰囊濕冷。
三、健脾滲濕、助後天之本
- 白茯苓:
- 淡滲利濕,健脾寧心,防補藥滋膩礙胃。
- 鹽炒小茴香:
- 鹽製引藥入腎,增強溫下之功。
四、製劑與服法特點
- 煉蜜與胡桃膏為丸:蜂蜜潤燥緩和藥性,胡桃膏增補腎之力,丸劑緩圖長效。
- 溫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下焦。
- 忌飲酒及房室:防酒助濕熱、房勞耗精,確保藥效積累。
總結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補下元」為主軸,結合:
- 動物藥與植物藥協同:狐腎、犬腎峻補,搭配菟絲子等植物藥調和。
- 補中有通:在溫補同時,用穿山甲、全蠍通絡祛濕,防滋補壅滯。
- 脾腎同治:既補先天腎陽,又佐茯苓健脾,標本兼顧。
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虧濕阻之證,尤其適合虛寒性功能障礙、不育及下焦濕冷者。
傳統服藥法
廣木香2兩(青者佳),全蠍6個(焙),狐腎5個(去筋肉淨,酥炙),犬腎10個(去筋肉淨,酥炙),菟絲子6兩(酒浸,取頭末3兩),小茴香3兩(鹽炒),白茯苓2兩(白者佳),破故紙5兩(酒浸,取頭末2兩),山茱萸1兩(去心),川山甲1兩2錢(酥炙),胡桃仁6兩(湯洗,去黃皮,另研)。
添精髓,壯筋骨,美飲食;後服令人有子。
上為細末,用煉過白沙蜜同胡桃膏子和前藥,入石臼杵千餘下,乾物壓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空心溫酒送下。
忌飲酒及房室等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腎散寒、補益肝腎的功效,適合於男子下元虛冷、腎囊陰濕、行步艱辛、飲食不進等症。
- 本方中木香、全蠍、穿山甲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同名稱方劑
青冢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二。 組成:廣木香2兩(青者佳),全蠍6個(焙),狐腎5個(去筋肉淨,酥炙),犬腎10個(去筋肉淨,酥炙),菟絲子6兩(酒浸,取頭末3兩),小茴香3兩(鹽炒),白茯苓2兩(白者佳),破故紙5兩(酒浸,取頭末2兩),山茱萸1兩(去心),川山甲1兩2錢(酥炙),胡桃仁6兩(湯洗,去黃皮,另研)。 主治:添精髓,壯筋骨,美飲食;後服令人有子。主治:男子下元虛冷,腎囊陰濕,行步艱辛,飲食不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