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 促進傷口癒合:麻油富含亞油酸,具有抗發炎、促進細胞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的功效,可幫助傷口快速修復。
- 滋潤保護:麻油質地溫和,具有良好的滋潤作用,可有效保護傷口,防止感染,並減少傷口結痂後的瘙癢。
此外,麻油還有抗菌、消腫等功效,有助於舒緩傷口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生肌膏中加入龍骨,主要有兩大原因:
- 收斂生肌: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收斂止血、生肌止痛之效。其富含磷酸鈣,能促進創傷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在生肌膏中,龍骨可收斂傷口,止血生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龍骨亦有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對於一些因熱毒所致的傷口,加入龍骨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龍骨在生肌膏中起到收斂生肌、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是生肌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生肌膏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生肌: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肺、脾經。其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能有效促進創口癒合,減少傷口感染。
- 清熱燥濕: 赤石脂還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傷口感染,防止化膿。
因此,赤石脂在生肌膏中扮演著收斂生肌、清熱燥濕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生肌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瘀血腫痛,乳香能有效改善症狀,加速組織修復。
- 抗菌消炎: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傷口感染,減少感染風險,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乳香作為生肌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改善傷口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加速傷口恢復。
生肌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活血生肌: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對於外傷導致的傷口感染、潰瘍、創傷,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 消炎止痛: 沒藥中含有揮發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生肌膏中加入沒藥,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生肌止痛的功效。
在中藥方劑「生肌膏」中,輕粉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的功效。輕粉性寒味甘,能夠解毒殺蟲、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皮膚癬癥、腫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輕粉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殺蟲作用,對改善皮膚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生肌膏」中,象皮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象皮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收斂止血,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口腔潰瘍、出血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法律禁止使用象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該選擇替代藥材或配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肌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肌膏主治「瘡瘍疖腫、一切潰瘍」,尤其針對「腐肉未盡,新肉難生」之症。此方外用,主要促進傷口癒合,具有去腐生肌、斂瘡止痛之效,適用於慢性潰瘍、化膿性創面或外傷後久不癒合者。
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乳香(2兩)
- 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 傳統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壞死組織脫落,並刺激新生肉芽組織生長,對潰瘍久不癒合有顯著效果。
羊腎脂(1兩)
- 動物性脂肪,質地黏膩滋潤。
- 傳統用於「潤膚養瘡」,可作為基質保護創面,防止乾裂,同時助藥性滲透。其富含脂肪酸,可能具輕微抗菌與保濕作用。
蠟(2兩)
- 多用蜂蠟,性味甘淡微溫。
- 能增稠膏體,形成保護膜以隔絕外邪,減少感染風險;另可延緩藥物釋放,延長藥效。
油(半斤,約為麻油或植物油)
- 具潤膚、解毒之功。
- 古代多用麻油,其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可滋養創面,與蠟協調調製膏劑,增強附著性。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去腐生肌」為核心,結合活血、滋養、保護三層作用:
- 乳香為君藥,直接促進腐肉脫落與新肉生長;
- 羊腎脂與油為臣佐,潤澤創面,改善局部營養;
- 蠟為使,固定藥形並形成物理屏障。
全方通過改善局部微循環、提供保護性環境,從而加速瘡瘍癒合。
(分析基於傳統藥性理論及方劑配伍邏輯,未涉及現代藥理實驗數據。)
傳統服藥法
乳香2兩,羊腎脂1兩,蠟2兩,油半斤。
上藥以油和煎如膏,綿濾過,置不津器中。
旋取塗於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肌膏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生肌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生肌膏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
- 生肌膏使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膏, 出處:《濟眾新編》卷五。 組成:油發、松脂、黃犷油、枯礬、乳香、沒藥、血竭、香油。 主治:瘰癧及諸瘡。
生肌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生楊柳枝1握(碎,銼如豆大),清油4兩,黃丹2兩。 主治:一切灸瘡,取膿水。
生肌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輕粉1分半,密陀僧3分,水粉1錢,冰片3厘,龍骨(煅)1分,銀朱5分,赤石脂8分。 主治:癰疽瘡口不收。
生肌膏,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大黃1兩,芎藭1兩,芍藥1兩,黃耆1兩,獨活1兩,當歸1兩,白芷1兩,薤白2兩(别方1兩),生地黃1兩(别方2兩)。 主治:癰疽,金瘡。
生肌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黃丹6兩,松脂半兩,熏陸香半兩,故徘帛1尺(燒灰,細研),亂發半兩,蠟1兩,故青帛1尺(燒灰,細研)。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肌肉不生。
生肌膏, 出處:《串雅內編》卷二。 組成:麻油1斤(化胎發1團,熬滴水成珠),龍骨(煅)1錢(研細末),黃占1錢(研細末),熟豬油1錢(研細末),赤石脂1錢(研細末),乳香1錢(研細末),沒藥1錢(研細末),輕粉1錢(研細末),象皮(煅)1錢(研細末)。 主治:生肌收口。主治:瘡瘍癤腫,一切潰瘍,腐肉不盡,新肉不生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