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紅千捶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粘性,促進藥物滲透: 松香具有很強的黏性,能將藥物緊密地黏附在患處,形成保護層,防止藥物流失,並促進藥物滲透至患處深層,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消炎止痛,活血化瘀: 松香性溫,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患處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紅千捶膏中加入銀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銀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紅腫熱痛、瘡瘍腫毒等症狀,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銀朱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同時,銀朱還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能幫助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因此,紅千捶膏中加入銀朱,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等功效,以達到治療外傷、瘡瘍等疾病的效果。
紅千捶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紅千捶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夠促進創口癒合,防止感染。紅千捶膏常用於外傷創面,而沒藥的生肌斂瘡作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促進組織再生。
紅千捶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迅速穿透肌膚,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這對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 引藥入絡,增強藥效: 麝香氣味濃烈,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肌膚組織,增強藥效,加速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麝香也能減輕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因此,麝香在紅千捶膏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能有效提升藥效,促進傷患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千捶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用於「疔、瘡、疖」初期腫硬未潰時,尤其針對「蟮拱頭」(即穿掘性毛囊炎,亦稱「蟮窩瘡」)。其機制以「提毒拔膿」為核心,透過外敷使瘡毒凝聚、促膿成潰,屬中醫「箍圍藥」範疇,可限制毒邪擴散並加速局部腐敗組織排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嫩松香、蓖麻子肉
- 松香性燥,能拔毒排膿、燥濕生肌,古代常用於瘡瘍未潰時「束毒」;
- 蓖麻子肉具滑利透竅之性,可軟堅散結、助藥滲透,二者相合奠定膏體黏附拔毒之基礎。
臣藥:銀朱、乳香、沒藥
- 銀朱(人工合成硃砂)辛溫有毒,攻毒蝕瘡,與松香協力拔除深部膿腐;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調和氣血以助瘡毒外發,避免瘀滯留邪。
佐使藥:麝香
- 麝香芳香走竄,能穿透瘡痂、引藥直達病所,增強諸藥提毒效力,並緩解腫痛。
製法與外治原理
以「千次捶打」使藥物充分融合,形成硬膏緩釋藥效;隔水燉烊後攤敷,利用溫熱促局部氣血循環。此設計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患處:
- 物理層面:膏體密覆皮膚形成封閉,產生「拔吸」效應,引膿毒外透;
- 藥理層面:松香、銀朱等燥濕拔毒,結合麝香穿透性,破壞瘡毒內聚環境,迫使膿腫早熟。
適用證機要
此方針對「陽證瘡瘍未潰」而設,即熱毒壅盛、局部紅腫硬痛階段。其組方思路反映「以毒攻毒」與「透膿托毒」並行之中醫外治理念,透過峻烈藥物截斷病勢,避免瘡毒內陷。
傳統服藥法
嫩松香500克,銀朱105克,蓖麻子肉300克,炙乳香36克,炙沒藥36克,麝香2.4克。
提毒拔膿。
先將蓖麻子肉搗爛,然後加松香、乳香、沒藥、銀朱搗千多次,最後加麝香(研細)再搗勻成硬膏,放陶罐內收藏。
用時隔水燉烊,攤厚紙上,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千捶膏外用,不可內服。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紅千捶膏,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嫩松香500g,銀朱105g,蓖麻子肉300g,炙乳香36g,炙沒藥36g,麝香2.4g。 主治:提毒拔膿。主治:疔、瘡、癤,頭未潰者,鱔(??)頭(穿掘性毛囊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