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散
JIAO M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椒目散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利用其辛溫散寒、燥濕止痛的藥性。花椒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在椒目散中,花椒可起到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 針對寒邪客於脾胃,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花椒可溫中散寒,緩解不適。
- 燥濕止痛: 若濕邪困脾,導致肢體疼痛、麻木,花椒可燥濕止痛,改善症狀。
- 殺蟲止癢: 對於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花椒可起到殺蟲止癢的作用。
總而言之,花椒在椒目散中,通過其溫散寒、燥濕止痛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椒目散主治功效分析
椒目散,一方劑名,其組成甚簡,僅由花椒目一味藥組成,然其主治功效,於諸古籍中可見端倪,綜觀諸書,其功效可歸納如下:
一、 治盜汗日久不止
此為椒目散最常見之主治。《奇效良方》、《楊氏家藏方》、《活人事證方後集》、《良朋彙集經驗神方》、《証治準繩‧類方》及《古今醫統大全》皆有載,且方劑組成一致,均為椒目與麻黃根等分研末,以無灰熱酒調服。足見此方對於盜汗之療效廣泛應用且深入人心。
治療原理分析:
- 花椒目: 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其溫中散寒之性,可祛體內陰寒之邪,使陽氣振奮。而盜汗多因陰虛火旺,虛陽外越所致,椒目雖溫,然其辛散之力,可疏散經絡,調和氣血,使衛氣固表,從而止汗。
- 麻黃根: 歸肺經,性平,味甘澀。其具有收斂止汗之功。盜汗病機,多為營衛失調,陰虛內熱,麻黃根之收斂作用,有助於固表,使汗液不妄泄。
兩藥合用,一散一收,可謂相得益彰,既可溫陽散邪,亦可固表止汗,此即其治療盜汗日久不止之理。
二、 治水泛於肺之喘不得臥
《赤水玄珠》記載,椒目散可治「水泛於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臥。」此與前述治盜汗,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其治療原理,仍不離花椒目之溫散之性。
治療原理分析:
- 水泛於肺: 此乃中醫病機,指的是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水濕停聚於肺,阻礙肺之宣發肅降,致氣逆而喘。
- 花椒目: 其性溫辛,可溫化肺中水濕,宣散肺氣,使水濕得以輸布。故椒目散用於此,乃取其溫陽化水之功。
此處單用椒目,以薑湯調服,更可加強其溫散之力,直達病所,使肺氣得宣,水濕得化,則喘咳自止。此乃以溫散之力,祛除肺之水邪,以達平喘之效。
總結
椒目散雖組方簡單,僅一味花椒目,然其運用,可見中醫之靈活變通。其溫散之性,可治陰寒之盜汗,亦可治水濕之喘咳。其治療原理,皆以花椒目之辛溫為基礎,或配以麻黃根以增強止汗之效,或單用以溫化水濕,可謂異病同治之典範。綜上所述,椒目散之主治功效,乃基於其溫散之性,而其應用之廣泛,足見其藥性之精妙。
傳統服藥法
椒目、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1錢,食後無灰熱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椒目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椒目、麻黃根各等分。 主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川椒目(沉水者,略炒)。 主治:水泛於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