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逆丸

咳逆丸

KE N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6.3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2%
心經 12%
心包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12%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咳逆丸中包含花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肺止咳: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因寒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咳逆、痰多等症狀,花椒可以起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花椒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呃逆,花椒可以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緩解症狀。

總之,咳逆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利用其溫肺散寒、止咳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治療因寒邪犯肺或胃引起的咳嗽、咳逆、痰多、嘔吐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咳逆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咳逆丸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嘔逆」症狀。嘔逆指胃氣上逆、呃逆不止的病症,表現為頻繁打嗝或反胃欲吐。"咳逆"在此方名中非指咳嗽,而是指氣逆上衝引起的呃逆不適。

方劑組成分析

此方僅用單一味藥:花椒(微炒出汗,去目)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花椒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2. 炮製意義:微炒出汗可減緩其刺激性,增強溫中止嘔功效;去目(去除黑色種子)因椒目性味苦寒,與主藥溫性相悖
  3. 功效機制
    • 辛溫能散寒邪,溫中焦脾胃,針對寒邪犯胃或脾胃虛寒引起的嘔逆
    • 芳香氣烈可降逆止嘔,調和胃氣,安和五臟
    • 現代研究顯示花椒揮發油能輕度麻醉消化道黏膜,緩解嘔吐反射
  4. 配伍特點
    • 醋糊為丸:醋能引藥入肝經,助疏泄氣機;酸收之性可約束花椒辛散之性
    • 醋湯送服:加強降逆止嘔效果,形成「藥引相須」格局

可能擴展功效

除主治嘔逆外,此方可能對以下症狀有輔助效果:

  • 寒邪客胃所致脘腹冷痛
  • 蟲積腹痛(花椒有輕度驅蟲作用)
  • 脾胃虛寒之食欲不振
  • 胃氣上衝引起的胸悶不舒

此方簡潔精煉,體現中醫「簡方治大病」的思路,透過單味藥的精當炮製與配伍(醋製)達到溫中止嘔的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花椒(微炒出汗,去自)。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咳逆丸,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花椒(微炒出汗,去自)。 主治: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