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椒方
FU JI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服椒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花椒,這是由於花椒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多重功效。首先,花椒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行氣,適合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腹痛和消化不良。其次,花椒具有良好的助消化功能,能夠促進胃液分泌,進一步增強食慾。另外,花椒中的有效成分如花椒油,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幫助抵禦腸道病菌,提高腸道健康。在中醫的經典文獻中,花椒常被用來調和其他藥材,使整體方劑的功效更加均衡且強大。此外,花椒獨特的香氣和味道,能夠提升方劑的口感,讓患者在服用時更加愉悅。因此,花椒的加入不僅是基於其藥理作用,也體現了中醫藥方在用藥組合上的智慧與精緻。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服椒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肝腎虛風上攻,眼生黑花,頭目不利」,其病機核心在於肝腎虧虛,導致風邪內生、上擾清竅。肝主目,腎藏精,肝腎不足則精血不能上榮於目,加之內風竄動,故見視物昏花、頭目不清。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屬本虛標實,虛在肝腎陰精虧損,實為虛風上擾。
組成與邏輯推理:
單味川椒之特性:
- 性味歸經:川椒(蜀椒)性熱味辛,歸脾、胃、腎經,傳統認為其能「下行溫腎,上達明目」。
- 炮製關鍵:方中強調「去目及閉口者」(去除雜質及毒性部分),並通過炒透、土培半日「去毒出汗」,此法既減其燥烈之性,又保留溫通之力,符合「治風先治腎」的思路。
治療原理推演:
- 溫補肝腎:川椒辛熱入腎,能鼓舞腎中陽氣,陽氣充足則肝血得溫、精氣上承,眼目得養而黑花自消。
- 引火歸元:其性雖熱,但經炮製後毒性減弱,反能引虛浮之風火下歸腎元,緩解「虛風上攻」之標證。
- 通竅明目:辛味善行,具開竅之效,能疏通頭目經絡瘀滯,改善「頭目不利」。
小劑量空心服之奧妙:
每服僅10粒,因川椒性烈,少量可漸補肝腎而無劫陰之弊;「空心新汲水下」取其空腹時藥力直達下焦,新汲水(清晨井水)性寒,反佐椒之熱性,使溫補而不燥。
總結:此方看似簡易,實則透過炮製與劑量控制,將川椒「溫腎—熄風—明目」的效應層次化,體現「以一味達全功」的用藥智慧,符合古代「精方簡藥」的治法特色。
傳統服藥法
川椒。
通神延年。
揀淨去目及閉口者,於銚內炒令透,於地上鋪淨紙二重,用新盆合定,周圍用黃土培之半日,去毒出汗,然後取之,曬乾為度;只取椒於瓷合子內收。
每服10粒,空心新汲水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服椒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川椒。 主治:通神延年。主治:肝腎虛風上攻,眼生黑花,頭目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