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癖如神散

HUA PI RU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8%
心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3%
大腸經 10%
腎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癖如神散中含有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腫散結: 蟾酥性寒,具有解毒消腫、散結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各種積聚症結,如瘰癧、癭瘤、乳癰等,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化解積聚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蟾酥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炎症、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因瘀血凝滯導致的疼痛腫脹有顯著療效。

「化癖如神散」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封閉藥力,延緩藥效釋放:蜂蠟具有較強的封閉性,能防止藥液揮發,並延緩藥物在體內的釋放速度,使藥效更持久,更能持續發揮化解癖症的作用。
  2. 潤滑腸道,促進排泄:蜂蠟的潤滑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腸道蠕動不暢,並促進廢物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因積滯而導致的癖症。

化癖如神散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其對於熱毒入血、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化癖如神散主要針對熱毒壅滯、痰火內擾所致的各種癖症,而羚羊角的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作用,正好可以化解熱毒,平息痰火,達到化癖止痛的目的。因此,羚羊角在化癖如神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其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化癖如神散中加入牛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化解積滯: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散結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積聚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疔瘡、癰腫、瘰癧、熱病神昏等,牛黃可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
  2. 開竅醒神,鎮驚安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鎮驚安神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熱毒矇蔽心竅而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驚厥等症狀。

因此,化癖如神散中加入牛黃,可謂相得益彰,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開竅醒神,更能化解積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癖如神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功效。其芳香之氣可直達心竅,有助於化解痰涎瘀積,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氣血瘀阻所致的各種癖症。

二、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血腫消散,緩解疼痛。對於一些因血瘀所致的癖症,如腫塊、積聚等,麝香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化癖如神散中包含巴豆,其原因如下:

  1. 攻堅化積:巴豆性峻烈,善於破積消痞,能強力攻破積滯於腸胃之痰飲癖塊,使之消散,故可治痰飲停滯、食積不化等症。
  2. 逐水消腫:巴豆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通利水道,驅除體內積水,有助於消退因痰飲、積滯引起的腫脹。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伍或服用。

「化癖如神散」方劑中包含「硇砂」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化痰散結: 硇砂性寒,味鹹,入肺、胃經。其具有燥濕化痰、消積散結之功效。對於痰濕凝滯所致的各種癖症,如瘰癧、癭瘤、結核等,硇砂能有效化解痰濕,消散結塊,起到化癖的作用。

二、 引藥入肺: 硇砂性重,能引藥下行入肺,並助其深入病竈,加強藥效。在「化癖如神散」中,硇砂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肺部痰濕積聚的各種病症。

化癖如神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感熱毒或內熱鬱結引起的各種瘡瘍腫毒,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乳腺炎等。
  2.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風昏迷、頭痛眩暈、皮膚瘙癢等症狀。

因此,在化癖如神散中加入冰片,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化癖如神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萬病回春》 中記載「化癖如神散,治痞塊積聚。」,明確指出此方劑的主治功效為消散痞塊積聚。再結合方劑組成,可進一步分析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與功效綜述:

  • 蟲酥: 具解毒消癥、止痛開竅之效。此藥性善走竄,能助藥力直達病竈,消解積聚之頑固。
  • 蜂蠟: 潤燥止痛、收斂創傷,可緩解因積聚引起的疼痛,並於消散積聚後幫助修復局部組織。
  • 羚羊角: 平肝息風、清熱解毒。積聚之形成,往往與肝氣鬱結、熱毒內蘊有關,羚羊角可疏肝解鬱、清熱解毒,從病因上截斷積聚的發展。
  • 牛黃: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積聚之形成,有時可引起煩躁不安、神志不寧等症狀,牛黃可清熱解毒,安定心神,緩解不適。
  • 麝香: 開竅醒腦、活血通絡。麝香芳香走竄,可開通閉塞,活血化瘀,使藥力能更有效地作用於積聚部位,促進氣血運行,加速積聚消散。
  • 巴豆: 峻下逐水、消癥破積。巴豆藥性峻烈,能瀉下水濕,破積消癥,使體內積滯之物得以排出,從根本上瓦解積聚之根基。
  • 硤砂: 破癥散結、行氣止痛。硤砂可破除堅硬之積塊,並能行氣止痛,使積聚得以軟化消散,同時緩解因積聚引起的疼痛。
  • 冰片: 清熱解毒、醒腦開竅。冰片芳香清涼,可清熱解毒,並能開竅醒神,助麝香一臂之力,以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化癖如神散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消癥破積: 方中巴豆、硤砂等藥峻猛,具破積消癥之功,直接針對痞塊積聚進行瓦解消散。
  2. 疏肝解鬱: 羚羊角可平肝息風、疏解鬱結,從病因上入手,斬斷積聚形成的根源。
  3. 活血通絡: 麝香具有活血通絡之效,可改善局部氣血運行,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促進積聚的消散。
  4. 清熱解毒: 羚羊角、牛黃、冰片等藥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消除積聚引起的炎症反應和毒素蓄積。
  5. 止痛開竅: 蟲酥、蜂蠟、硤砂等藥可緩解因積聚引起的疼痛,麝香、冰片則可開竅醒腦,緩解不適。

與灸法之對照:

古籍中同時提到用灸法治療「癖之根」,可見積聚之形成,與局部氣血不暢密切相關。灸法通過溫熱刺激,可溫通經絡、調和氣血,而化癖如神散則從內而外,通過多種藥物的綜合作用,達到消癥破積、疏肝解鬱、活血通絡的目的。兩者雖作用方式不同,但治療原理殊途同歸。

總結:

化癖如神散是一首針對痞塊積聚的複方制劑,它通過峻下逐水、消癥破積、疏肝解鬱、活血通絡、清熱解毒、止痛開竅等多方面的作用,實現了消散積聚的治療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念。其組方結構嚴謹,藥物配伍合理,對於治療痞塊積聚具有顯著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蟾酥3錢,黃蠟3錢,羚羊角5分,牛黃5分,麝香3分,巴豆肉1錢,硇砂1分,冰片1分。
上為末,為丸如菜子大。
每用1丸,用扁頭針,或患處刺破皮入之,用膏藥貼上,一伏時揭起,其癖化膿血出盡,服調理脾胃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癖如神散,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蟾酥3錢,黃蠟3錢,羚羊角5分,牛黃5分,麝香3分,巴豆肉1錢,硇砂1分,冰片1分。 主治:痞塊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