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痰消飲丸
HUA TAN XIAO Y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陸仲安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9.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咳之功效。其揮髮油成分能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並能溫肺散寒,止咳化痰。
- 消食導滯: 橘紅還兼具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消除飲食積滯,促進脾胃運化。對於因痰濕阻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因此,橘紅在化痰消飲丸中起著理氣化痰、消食導滯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消除痰飲,促進消化功能,改善整體症狀。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補氣健脾,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痰飲停滯,脾胃虛弱者而言,人參可以扶正祛邪,一方面補益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減少痰飲的生成;另一方面,增強人體抵抗力,加速痰飲的排出,達到化痰消飲的目的。
此外,人參還能緩解因痰飲停滯而引起的氣虛症狀,如乏力、氣短等,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神麴具有消食導滯、健脾開胃之效,可幫助消化積滯,改善痰飲形成的根源。
- 和胃降逆:神麴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痰飲上逆所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神麴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化痰消飲,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的功效。
半夏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化痰消飲丸的主要作用是化痰止咳、消食導滯,而半夏可以 祛除痰液中之濕濁,使痰液易於咳出,同時 降逆止嘔,緩解因痰阻氣逆導致的嘔吐,因此在方劑中加入半夏,有助於 提高化痰止咳、消食導滯的療效。
化痰消飲丸中添加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脾: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脾胃虛弱引起的痰飲,麥芽能起到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減少痰液的生成。
- 疏肝理氣:麥芽還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痰飲,麥芽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促進痰液的排出。
因此,化痰消飲丸中添加麥芽,不僅能消食健脾,還可疏肝理氣,從根本上解決痰飲的生成和積聚,達到化痰消飲的功效。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痰飲多因脾虛濕阻,肺氣不宣所致,茯苓健脾利濕,能祛除痰飲之源,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 輔助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化痰消飲丸中,其他藥材如半夏、陳皮等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茯苓的加入可以輔助其藥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祛除痰飲,改善咳嗽、胸悶等症狀。
化痰消飲丸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消導: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導、溫中止嘔之效。對於痰飲停滯,脾胃虛弱,食少嘔吐者,砂仁能溫中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痰飲消散。
2. 溫脾暖胃:砂仁溫暖脾胃,對於寒飲停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砂仁能溫散寒飲,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化痰消飲丸中加入砂仁,可以起到行氣消導、溫脾暖胃的作用,有助於化痰消飲,改善痰飲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痰消飲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痰飲」,即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停聚於某處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痰飲可阻滯氣機,引起胸膈痞悶、咳嗽痰多、嘔吐清水、頭眩心悸等症狀。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橘紅(薑製):
- 為君藥,主化痰行氣。橘紅辛溫,能燥濕化痰、理氣寬中;重用生薑反覆炮製,增強其溫化痰飲、和胃止嘔之效。生薑亦能散水氣,助橘紅化解痰濕。
人參、白茯苓:
- 人參補益脾肺之氣,茯苓健脾滲濕,二者共為臣藥。脾為生痰之源,補氣健脾可杜絕痰飲生成;茯苓利水,導痰濕從小便而出。
半夏:
- 為臣佐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與橘紅協同增強化痰之力,尤其擅長化解脾胃濕痰。
神曲、麥芽、縮砂仁:
- 神曲、麥芽消食導滯,助脾胃運化,減少痰濕生成;縮砂仁行氣和中,醒脾化濕,三者共為佐藥,調暢中焦氣機,化解痰飲停滯。
薑汁糊丸、生薑湯送服:
- 薑汁助藥力溫化痰飲,生薑湯送服加強散寒化飲、和胃止嘔之效,引藥直達病所。
方劑功效綜論
全方以「化痰消飲」為核心,結合「健脾益氣、消食行氣」之法,標本兼治:
- 治標(橘紅、半夏、生薑):直接溫化痰飲,降逆止嘔。
- 治本(人參、茯苓、神曲、麥芽):健運脾胃,斷痰飲生成之源。
- 佐使調暢(縮砂仁):行氣醒脾,助化痰濕。
此方適用於痰飲停聚中焦(脾胃)所致的胸悶、嘔逆、痰多清稀等症,尤其適合兼有脾胃氣虛或食積者。
傳統服藥法
橘紅1斤(用生薑1斤同搗,曬乾;再用生薑1斤又同搗,候乾用),人參(去蘆)2兩,神曲(炒)2兩,半夏(湯泡7次)2兩,麥芽(炒)2兩,白茯苓4兩(去皮),縮砂仁2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薄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70丸,生薑湯或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化痰消飲、和胃健脾的功效,適用於痰飲症狀,如胸悶、咳嗽、痰多、嘔吐等。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痰消飲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陸仲安方。 組成:橘紅1斤(用生薑1斤同搗,曬乾;再用生薑1斤又同搗,候乾用),人參(去蘆)2兩,神曲(炒)2兩,半夏(湯泡7次)2兩,麥芽(炒)2兩,白茯苓4兩(去皮),縮砂仁2兩。 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