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粉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生肌之功效。方中以其清解熱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二、 收斂止血: 寒水石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與其他藥材配伍,有助於止血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石粉散方劑中包含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軟堅散結之效。 石粉散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狀,牡蠣能平肝潛陽、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
- 牡蠣富含鈣質,可補充人體所需的鈣,並具有鎮靜作用。 石粉散常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牡蠣可平補肝腎、養血調經,緩解乳房脹痛。
牡蠣與石粉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有效緩解患者身心不適。
主治功效
石粉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石粉散,乃一古老中藥方劑,其組成雖僅寒水石與牡蠣二味,然其功效卻不可小覷。根據古籍記載,石粉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衄血,日夜不止,頭痛心煩」等症,歸納其主治功效為清熱利濕、止痛消炎。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利濕: 方中主藥寒水石,性寒味鹹,歸腎、膀胱經,具有顯著的清熱利尿之功。其能清泄體內蘊積的實熱,通過利小便的方式將熱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熱的目的。根據《理瀹駢文》的記載,許多外用藥膏或敷料的組成中,亦可見寒水石的身影,可見其清熱解毒的特性廣泛應用於多種病症。
平肝安神: 牡蠣,性微寒味鹹,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牡蠣不僅能平息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心煩,更能穩定神志,改善因熱邪擾亂心神所致的不安。其制酸止咳的特性也使其能處理部分熱邪引起的呼吸道不適。
止痛消炎: 寒水石不僅能清熱,更能降火止痛、消炎解毒,可有效緩解熱邪所致的疼痛與炎症。而牡蠣則能通過平肝安神,間接緩解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二藥合用,不僅能針對病因,更能直接減輕症狀。
綜合分析:
石粉散針對「小兒衄血,日夜不止,頭痛心煩」之病症,其治療原理乃是透過寒水石的清熱利濕之功,清除體內蘊積的熱邪;搭配牡蠣的平肝安神之效,平息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心煩,同時達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外臺祕要》中提到「療少小壯熱,不能服藥,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亦可見古人將含寒水石之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小兒熱證。雖然原文未明確指出石粉散的組成與《理瀹駢文》所載相同,但由其以寒水石為主藥的特性,亦可推斷其清熱之功為主要治療方向。
整體而言,石粉散以其簡潔的配伍,達到清熱利濕、平肝安神、止痛消炎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體內熱邪較盛,同時伴隨頭痛心煩的小兒病症。其藥性溫和,亦可見古人對小兒用藥的謹慎。此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在簡單的配伍中蘊含著深刻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煅)、牡蠣(煅)各等分。
上為末。
3歲半錢,冷水調下,連進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粉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石膏3錢,輕粉3錢。 主治:漆瘡。
石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九。 組成:寒水石(煅)、牡蠣(煅)各等分。 主治:小兒衄血,日夜不止,頭痛心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