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膏

太白膏

TAI BA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腎經 33%
心經 33%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太白膏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解毒: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太白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燒燙傷、外傷出血等,寒水石可有效清解熱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寒水石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使創面快速恢復。太白膏中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中藥,更能發揮寒水石的收斂生肌功效,促進創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太白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癰疽、惡瘡。
此類病症多由熱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則潰爛流膿。古代醫家以「清熱解毒、消腫斂瘡」為治療方向,太白膏外敷可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熱毒熾盛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寒水石(水飛過)

    • 性味功效:辛、鹹,寒。歸心、胃、腎經。傳統用於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外治能收濕斂瘡。
    • 作用機理:針對癰疽之熱毒,寒水石透過其寒涼之性清解局部火熱,水飛後質地細膩,更易附著皮膚,增強滲透效果。
  2. 臘月豬脂(豬脂膏)

    • 性味功效:甘、涼,具潤燥、解毒、生肌之效。
    • 作用機理
      • 載藥透皮:作為基質,助寒水石藥性滲入瘡面。
      • 保護創面:形成油性屏障,防止瘡口乾裂,促進癒合。
      • 增效邏輯:臘月豬脂相較常時豬脂,古代認為其質地純厚(冬季寒氣凝練),兼有涼潤之性,與寒水石協同增強清熱潤膚之功。

配伍思想與整體療效

此方為「清熱+潤斂」的簡要搭配:

  • 寒水石主清熱,直折瘡毒火勢;
  • 豬脂主潤養,防寒涼過燥而傷肌膚。
    二者相合,既解熱毒,又顧護瘡面,符合中醫「祛邪不傷正」的治則。外敷形式更能速達病所,適用於急性熱毒瘡瘍。

推廣應用潛力

從組成推論,太白膏可能延伸於下列證候:

  1. 熱性瘡瘍初期(未潰時):借寒水石清熱抑制腫脹。
  2. 輕度潰後瘡面:豬脂潤澤可緩解膿腐黏附,促進新生。
    然具體運用仍需結合辨證,例如陰疽寒證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水飛過)。
用臘月豬脂調成膏,隨瘡大小,用薄紙攤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太白膏,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寒水石(水飛過)。 主治:癰疽,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