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種疹散中加入鬼箭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鬼箭羽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熱毒所致的皮膚病,如疹子、瘡瘍、濕疹等。
十種疹散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加入鬼箭羽可以加強其療效,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熱毒所致的皮膚病。
十種疹散方中含有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十種疹散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其中部分藥材性味較烈,如黃芩、連翹等,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峻猛,減少對人體的刺激,使藥效更平緩溫和。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疹症。例如,甘草與黃芩、連翹等藥物合用,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退疹子。
十種疹散中包含白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白蘞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緩解疹毒,消退疹塊,對於熱毒蘊結肌膚所致的各種疹症,如麻疹、風疹、猩紅熱等,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 利濕止癢: 白蘞除了清熱解毒外,還有利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疹症伴隨的瘙癢、濕疹等症狀。由於白蘞的利濕作用,能將體內濕熱之氣排出,從而減少疹毒的滋生,達到止癢的效果。
十種疹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疹症多因濕邪內蘊,脾胃失健所致,白朮可健脾燥濕,祛除濕邪,促進疹子消退。
- 固表止汗:白朮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疹出之後汗出過多,導致邪氣外泄,加重病情。
因此,十種疹散中加入白朮,可起到健脾燥濕、固表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疹症。
十種疹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癢及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等作用。對於疹子引起的瘙癢、紅腫、滲出等症狀,白礬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白礬還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有助於抑制細菌感染,防止疹子惡化。
因此,在十種疹散中加入白礬,可以有效緩解疹子引起的各種症狀,促進皮膚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十種疹散方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風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其藥性可疏散風邪,止癢止痛,對於由風邪引起的各種皮膚疹症,如麻疹、風疹、濕疹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防風還可以宣肺通鼻,解表止汗,有助於促進機體排毒,緩解疹症的症狀。在十種疹散中,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疹症。
主治功效
十種疹散主治功效分析
《外臺祕要》引述《黃帝內經》之言,指出風邪侵襲肌膚,導致肌膚虛弱,真氣耗散。同時,若再受寒邪侵襲,寒邪會與風邪相搏於皮膚表面,進而阻礙腠理的正常功能,使淫邪之氣遊走,誘發瘙癢。文中描述的「赤疹忽起,如蚊蚋啄,煩癢,重沓壟起,搔之逐手起也」的症狀,即是典型的癮疹表現。由此可見,癮疹的發生與風邪、寒邪、以及機體正氣虛弱密切相關。
十種疹散,針對上述病機,其藥物組成體現了「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健脾利濕、調和營衛」的治療原則。
- 鬼箭羽: 其性味苦寒,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能清泄風熱之邪,緩解皮膚炎症,抑制瘙癢。
- 防風: 性味辛溫,可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其作用在於將侵襲肌表的風寒之邪驅散,並能止痛,疏通經絡,使邪氣得以從外而解。
- 白礬: 性味酸澀,具收斂固表,清熱解毒之效。其收斂作用可防止營衛之氣外泄,鞏固肌膚屏障,同時又能清解熱毒,減輕皮疹的紅腫熱痛。
- 甘草: 性味甘平,能調和諸藥,益氣緩急。在方中,甘草既可調和藥性,使其發揮協同作用,亦能補益中氣,增強正氣以驅邪。
- 白朮: 性味苦溫,功能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朮健脾益氣,使氣血充足,則正氣自強,能抵禦外邪;又因其能燥濕利水,可排出體內濕邪,防止濕邪與風邪狼狽為奸,加重病情。
- 白蘞: 性味苦寒,具健脾利濕,消食化滯之效。能輔助白朮健脾,並能消除體內因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濕濁,使氣機暢通。
綜上所述,十種疹散的配伍精巧,既能疏散表邪,又能清熱解毒;既能健脾利濕,又能調和營衛,扶正祛邪,使風寒外邪散去,肌膚得養,陰陽氣血得以調和,故能治療癮疹之症。該方劑從整體觀出發,兼顧標本,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鬼箭甘草(炙)1兩,白蘞1兩,白朮1兩,礬石(熬)1兩,防風2兩。
上藥治下篩,以菜米粉5合極拭身,以粉納藥中搗合。
1服5分匕,每日3次。中間進食。不知,增之。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種疹散,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鬼箭1兩,甘草(炙)1兩,白蘞1兩,白朮1兩,礬石(熬)1兩,防風2兩。 主治:十種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