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檳榔丸
FANG JI BIN L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防己檳榔丸」方劑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濕利水: 防己味苦性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其善於治療水腫、濕痺等症,與檳榔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適用於水濕內停、痰濕壅盛所致的病症。
- 協調作用: 防己與檳榔相互協調,可增強藥效。檳榔味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可消積導滯,行氣止痛。與防己配伍,既能利水消腫,又能行氣止痛,使藥效更加全面。
防己檳榔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驅蟲殺蟲:檳榔具有驅蟲殺蟲之效,能有效殺滅寄生於腸道的蟲體,例如蛔蟲、蟯蟲等,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防己檳榔丸中,檳榔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有助於消積導滯、驅蟲殺蟲,改善相關疾病。
防己檳榔丸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鬱李仁性平味甘,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效。配合防己、檳榔等藥物,能加強通便排毒、利水消腫之效,適用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
- 輔助藥效,增強療效:鬱李仁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藥物吸收和代謝,有助於防己、檳榔等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此外,鬱李仁還能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刺激,降低副作用。
防己檳榔丸中包含葶藶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防己檳榔丸主治水腫,葶藶子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二、通絡止痛: 葶藶子可通絡止痛,與防己、檳榔等藥物配合,可緩解水腫引起的疼痛不適,達到治標兼治本的效果。
總之,葶藶子在防己檳榔丸中發揮了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水腫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防己檳榔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防己檳榔丸的主治功效為「治十種水氣」。此方由防己、檳榔、郁李仁及葶藶子四味藥材組成,其治療原理乃基於各藥材之藥性,相互協同,以達到利水消腫、消食導滯、通便散結之效。
藥材分析及治療原理:
防己: 味苦性寒,主要功效為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風水腫脹,腳氣,癰腫瘡瘍」。於此方中,防己針對水氣停滯所致之水腫,可發揮利水消腫之功,使體內水邪從小便排出,減輕水腫症狀。
檳榔: 味苦辛性溫,具有消食健胃、殺蟲止痛之效。《藥性賦》雲其「能消穀脹,療腳氣」。於此方中,檳榔可協助消化積滯,改善水氣病患常伴隨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檳榔之性微溫,亦有助於溫化脾胃,加速水液運化。
郁李仁: 味辛甘性平,主要功效為潤腸通便,利水消腫。《本草備要》述其「潤燥滑腸,下氣利水」。在此方中,郁李仁能潤滑腸道,促進大便排出,將體內停滯之水濕從大便導出,與防己合用,更能增強利水消腫之效。
葶藶子: 味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之效。《藥典》記載其「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於此方中,葶藶子雖主要功效為瀉肺平喘,但亦有清熱利水之功。若水邪犯肺,導致咳嗽氣喘,葶藶子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加速水邪排出。
綜合分析:
防己檳榔丸以防己為主藥,利水消腫,為治療水腫之要藥。檳榔佐以消食導滯,郁李仁則潤腸通便,葶藶子輔以清熱利水。四藥合用,不僅能針對水腫根本病因,更能改善水腫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如腹脹、食慾不振、咳嗽氣喘等。故此方能夠有效治療「十種水氣」。從《聖濟總錄》所載之服用方法,每日三次,以利為度,可見此方藥性較峻,需視病人體質及病情增減藥量,以達藥到病除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己檳榔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防己3分,檳榔3分(煨,銼),鬱李仁(去皮尖,炒,研)3分,葶藶(紙上炒)半兩。 主治:十種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