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浴湯

FANG FENG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5%
脾經 13%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7%
心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浴湯」的組成中包含「防風」,是因防風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使其成為此方劑的關鍵藥材:

  1. 祛風散寒:防風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在浴湯中,防風可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改善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風寒感冒、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
  2. 解表止汗:防風可解表散邪,同時具有一定的固表止汗作用。對於風寒表證,防風可幫助發汗解表,驅散外邪,而對於風寒引起的汗出不止,防風則能固表止汗,防止寒邪入侵。

因此,防風在「防風浴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有效祛風散寒、解表止汗,改善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病症。

防風浴湯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 石南葉性溫,具有祛風止癢、解毒消腫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石南葉能有效改善。搭配防風等藥物,更能加強祛風止癢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2. 促進血液循環: 石南葉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有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滲透到皮膚組織,達到治療效果。同時,也促進皮膚細胞代謝,改善皮膚狀態。

防風浴湯中加入秦艽,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等作用。防風浴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秦艽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羌活等配合,可以更好地 疏散風邪、祛除濕邪、止痛消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防風浴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升麻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能將鬱滯在肌膚表面的風熱邪氣發散出去,同時止癢止痛,緩解疹子引起的搔癢不適。
  2. 配合防風,增強解表之力: 防風性溫,味辛甘,擅長解表散寒,與升麻相配,一寒一熱,寒熱相濟,更能有效地將外邪驅散,提高解表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疹等表證。

因此,防風浴湯中加入升麻,不僅有助於疏散風熱,而且與防風相輔相成,增強解表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風浴湯中加入苦參,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膿皰等症狀,苦參能有效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二、協同防風,疏風散寒:防風性溫,善於疏散風邪,而苦參寒涼,可以協同防風,使藥力更為平和,避免單用防風過於溫燥,反而加重病情。同時,苦參的清熱解毒之效,也能防止風邪引發的炎症反應。

防風浴湯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白蒺藜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防風浴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而白蒺藜的藥性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
  2. 活血通絡,祛風濕:白蒺藜還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的功效。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白蒺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進而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

綜合而言,白蒺藜在防風浴湯中,可以發揮疏風散寒、止痛止癢、活血通絡、祛風濕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症的目的。

防風浴湯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殺蟲止癢:蛇牀子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止癢、殺蟲止癢之功效。對於因風濕、寒濕、蟲毒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疥瘡等症狀,蛇牀子能有效緩解症狀。
  2. 配合防風,增強療效:防風浴湯以防風為主藥,具有解表散風、止癢止痛的功效。蛇牀子與防風相配,能增強祛風止癢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蛇牀子的加入,有效提高了防風浴湯的止癢效果,並增強了其抗菌消炎作用,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病有一定的療效。

防風浴湯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2. 殺菌消毒:白礬具有較強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防風浴湯中加入白礬,可起到收斂止癢、殺菌消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

防風浴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基於其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的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同時,枳殼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局部瘀血,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將枳殼加入防風浴湯,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疾病。

主治功效


防風浴湯

防風浴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散風邪、清熱解毒、止癢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方劑組成:

  • 防風:15克
  • 石南葉:15克
  • 秦艽:15克
  • 升麻:10克
  • 苦參:10克
  • 白蒺藜:10克
  • 蛇牀子:10克
  • 白礬:10克
  • 枳殼:10克

方劑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石南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止癢的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白蒺藜: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
  • 蛇牀子: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適應症:

  • 皮膚瘙癢症:防風浴湯具有止癢殺蟲的功效,可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 濕疹:防風浴湯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可緩解濕疹症狀。
  • 蕁麻疹:防風浴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蕁麻疹症狀。

用法用量:

  • 將防風、石南葉、秦艽、升麻、苦參、白蒺藜、蛇牀子、白礬、枳殼等藥物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改用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適量的水稀釋即可。
  • 每日1劑,分2次服,早晚各1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感冒發燒期間不宜服用。
  • 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總結:

防風浴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散風邪、清熱解毒、止癢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該方劑由防風、石南葉、秦艽、升麻、苦參、白蒺藜、蛇牀子、白礬、枳殼等藥物組成,具有良好的止癢、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殺蟲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浴湯,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防風3兩,蒴藋(切)1升,羊桃根3兩,石南1兩,秦艽1兩,川升麻1兩,苦參3兩,茵芋1兩,白蒺藜1兩,蛇床子1兩,白礬1兩,枳殼1兩。 主治:風瘙癢不可止。

防風浴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禦醫撮要》。 組成:防風3兩,羊桃根3兩,石南1兩,秦艽1兩,菵草1兩,蒺藜子1兩,蛇床子1兩,白及1兩,枳殼1兩,苦參3兩,升麻1兩。 主治:諸風頑痹,皮膚不仁,瘙癢麻木。

防風浴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荊芥穗4兩,苦參3兩,地骨皮3兩,白牽牛3兩,赤小豆3兩,白蒺藜(炒,去刺)2兩,防風(去蘆頭)2兩,白僵蠶(炒,去絲嘴)2兩,香白芷2兩,蓖麻葉2兩,杉木2兩,蒴藋葉2兩,木鱉子1兩半(去殼,炒令焦黃色),當歸(洗,焙)1兩,獨活(去蘆頭)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 主治:風濕腳氣,氣血凝滯,皮膚粗澀,不自潤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