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藥酒

Ringworm medicinal win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3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肺經 20%
肝經 14%
腎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9%
脾經 8%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癬藥酒」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外科方外奇方》、《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以及《竹亭醫案》等古籍記載,可歸納出「癬藥酒」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頑固性皮膚癬疾,其治療原理則可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探討:

1. 祛風燥濕,止癢解毒

  • 關鍵藥材:海風藤、白芷、土大黃根、苦參子、木通、花椒、申姜、龍衣、土槿皮

    這些藥材多具有祛風、燥濕、止癢的功效,針對皮膚癬疾常見的濕邪、風邪侵襲,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海風藤、白芷等能疏散肌表風邪,通絡止痛;土大黃根、苦參子、土槿皮等則能清熱燥濕,解毒止癢。這些藥材的協同作用,有助於消除皮膚局部的風濕毒邪,緩解瘙癢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 關鍵藥材:檳榔、白及、斑蝥、鮮金錢松根皮

    癬疾常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局部出現瘀滯,甚至形成結節。檳榔能行氣破滯,白及能活血生肌,斑蝥雖有毒性,但外用能攻毒散結,鮮金錢松根皮亦有活血消腫之功。這些藥材能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消除瘀滯,使結節消散。

3. 溫陽散寒,透皮驅邪

  • 關鍵藥材:雄黃、炮薑

    部分癬疾可能與體內陽虛寒凝有關,因此,方中加入雄黃、炮薑等溫陽散寒的藥物,能通過皮膚透達患處,將體內的寒邪驅散,進一步改善病情。此外,雄黃還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對於癬疾中的真菌感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 引經藥物,增強藥效

  • 關鍵藥材:滴花燒酒、高粱酒

    以酒作為溶劑浸泡藥材,不僅能更好地提取藥物有效成分,同時酒本身也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酒的溫熱之性可促進藥物透皮吸收,提高藥效,並將藥力帶至病所。

綜合分析

「癬藥酒」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不僅針對癬疾局部的病邪,還考慮到患者的整體體質。方中多味藥材協同作用,具有祛風燥濕、活血化瘀、溫陽散寒、解毒殺蟲的功效,能從根本上改善皮膚微環境,消除病因,達到治療癬疾的目的。

《竹亭醫案》的啟示

《竹亭醫案》中提到,程梅溪的風癬發病與肝脾、肺腎相關,反應出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性。在治療過程中,需考慮到患者的體質因素,調整用藥,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癬藥酒」是一個多靶點、多環節的複方製劑,其治療原理不僅僅是針對皮膚癬疾的表面症狀,更是從整體角度出發,調節體內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海風藤5錢,土大黃根5錢,白果肉5錢,白芷3錢,白及3錢,檳榔5錢,斑蝥7只,鮮金錢松根皮1兩,雄黃3錢,滴花澆酒半斤。
以酒浸藥七日後。
搽患處,5-7遍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過敏反應:首次使用前,建議在小範圍內進行皮膚過敏測試,若出現紅腫、癢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專業醫生。
  2. 毒性考量:斑蝥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應僅限於外用,切勿內服。
  3.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若有特殊情況(如懷孕或哺乳),使用前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4. 適用範圍:此方劑主要針對麴黴菌感染等皮膚病,若為其他類型之皮膚病,建議尋求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
  5. 避免日曬:在使用藥酒後,應保護皮膚免受陽光直射,以免加重病症或引起刺激。

總之,「癬藥酒」利用多種中藥材的特性,能有效對抗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癬病,但使用時需謹慎,遵循正確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麻疹牛皮癬痤瘡蕁麻疹皮疹紅疹甲狀腺腫

相同名稱方劑


癬藥酒,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苦參子1兩,木通1兩,方八1兩,洋樟1兩,百部1兩,檳榔1兩,申薑1兩,花椒1兩,龍衣1兩,土荊皮1兩,白及1兩,斑蝥1兩。 主治:癬。

癬藥酒,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海風藤5錢,土大黃根5錢,白果肉5錢,白芷3錢,白及3錢,檳榔5錢,斑蝥7隻,鮮金錢松根皮1兩,雄黃3錢,滴花澆酒半斤。 主治:遠年牛皮、蛇皮,一切頑陰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