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癖膏

ZHUA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1%
心經 13%
胃經 11%
肺經 10%
大腸經 8%
腎經 6%
膽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抓癖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膚止癢: 香油具有良好的潤膚效果,可以滋潤乾燥的皮膚,減輕抓撓引起的皮膚損傷,並緩解瘙癢感。香油的脂溶性成分還能溶解皮膚表面的污垢,減少細菌滋生,進一步減輕瘙癢。
  2. 活血化瘀: 香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炎症反應。對於抓撓引起的皮膚損傷,香油可以起到修復和保護作用,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抓癖膏中添加桐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癢: 桐油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瘙癢,減輕抓撓症狀。其油脂成分能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並緩解皮膚乾燥。
  2. 抗菌消炎: 桐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滋生,預防抓撓造成的皮膚感染。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抓撓,桐油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抓癖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血餘炭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抓撓部位的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瘙癢等症狀。
  2. 收斂止癢:血餘炭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減少抓撓部位的滲出物,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抓破皮肉導致感染。

血餘炭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作用,可有效緩解抓癖症狀,促進皮膚修復。

「抓癖膏」方劑中使用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抓癖多因血瘀阻滯經絡,導致局部皮膚瘙癢而抓撓,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緩解瘀血阻滯,從根本上減輕抓撓症狀。
  2. 潤燥止癢: 桃仁亦具潤燥止癢的功效。抓癖患者皮膚乾燥,容易瘙癢,桃仁可滋潤皮膚,緩解乾燥,從而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桃仁在「抓癖膏」中,可通過活血化瘀和潤燥止癢雙重功效,有效改善抓癖症狀。

抓癖膏中加入蜜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膚止癢:蜜蠟具有滋潤皮膚、防止乾燥的作用。抓癖膏多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蜜蠟能減輕皮膚乾燥,緩解瘙癢症狀,同時也能保護患處,防止抓撓造成二次傷害。
  2. 增稠固定:蜜蠟具有粘稠性,加入藥膏中可以增加膏體的稠度,使其更容易塗抹於患處,並且能有效地將藥物固定在皮膚表面,延長藥效。

抓癖膏為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製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其配方中含有多種草藥與礦物質,其中鉛丹(Pb3O4)為重要成分之一。鉛丹味甘、微寒,具有解毒殺蟲、收斂生肌之效。在抓癖膏中加入鉛丹,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殺蟲與抗炎作用,能夠迅速緩解皮膚紅腫、癢痛等不適感。此外,鉛丹還能促進傷口愈合,對於皮膚病變部位有助於恢復健康狀態。然而,現代醫學指出,鉛丹含有重金屬鉛,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如肝腎功能損傷等。因此,在使用含鉛丹的製劑時應遵從醫囑,注意使用的頻率與劑量,以避免潛在風險。

抓癖膏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抓癖多由濕熱蘊結、血燥生風所致,胡黃連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緩解抓撓症狀。
  2. 收斂止癢: 胡黃連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抓撓行爲,減輕皮膚損傷,促進皮膚恢復。

因此,抓癖膏中加入胡黃連,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癢,治療抓癖的作用。

抓癖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癢: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抓癖症通常伴隨皮膚炎症、瘙癢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緩解炎症,抑制瘙癢,促進皮膚修復。

2. 疏風散寒: 白芷還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抓癖症,白芷能起到驅散風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的作用。

因此,白芷在抓癖膏中起到消炎止癢、疏風散寒的功效,對於治療抓癖症有一定的幫助。

抓癖膏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1. 活血化瘀:蘇木性味苦、甘、涼,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抓癖症常伴隨局部皮膚損傷、紅腫熱痛,而蘇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止癢止痛:蘇木還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抓癖症常因瘙癢難忍而反覆抓撓,導致皮膚損傷加重。蘇木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減少抓撓,進一步改善抓癖症狀。

抓癖膏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抓癖症常因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引起,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和腫脹。
  2. 散結消積,舒筋活絡:紅花還能散結消積,舒筋活絡,對於因抓撓導致局部組織增生、結節形成等情況,紅花可促進其消散,改善局部組織功能。

抓癖膏中添加三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抓癖症多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三稜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改善抓痕癒合。
  2. 消腫止癢:三稜亦能清熱解毒,對於抓痕引起的炎症和瘙癢,有一定的消腫止癢作用,可緩解患處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三稜在抓癖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抓癖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抓癖膏中添加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莪朮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抓痕周圍的紅腫、疼痛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2. 抗菌消炎:莪朮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抓痕處感染,減少化膿等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莪朮在抓癖膏中起到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等多種作用,有助於緩解抓痕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抓癖膏中添加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抓癖症多因血瘀不通、筋脈拘攣所致,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潤燥:抓癖症患者常伴有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當歸能滋陰潤燥,滋養皮膚,緩解瘙癢,改善皮膚狀態。

抓癖膏中使用硇砂,主要原因在於其強烈的腐蝕性

硇砂,即氯化銨,其腐蝕性可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和寄生蟲,並抑制抓撓行為。此外,硇砂還具有收斂和止癢的作用,可緩解因抓撓引起的炎症和疼痛。

然而,硇砂的腐蝕性也極強,使用不慎會造成皮膚灼傷。因此,抓癖膏中硇砂的使用需嚴格控制,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抓癖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開竅通絡: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導致的抓撓症狀,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緩解瘙癢、疼痛等不適。

2. 止癢止痛: 麝香具有較強的止癢、止痛作用。其芳香走竄之性,能快速穿透肌膚,直達病竈,抑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從而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抓癖膏」

中藥方劑「抓癖膏」,主要成分有香油、桐油、血餘炭、桃仁、蜜蠟、鉛丹、胡黃連、白芷、蘇木、紅花、三稜、莪朮、當歸、硇砂、麝香等。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感染、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

  •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血餘炭性味苦溫,歸肝、腎、肺、大腸等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莪朮性苦、辛,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三稜性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蘇木性平,味甘、酸,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的傳統功效。

  • 胡黃連性寒,味苦,歸心、小腸、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的傳統功效。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抓癖膏」組成中藥材的藥性皆不同,但都能夠互相協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中醫認為,該方劑能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因此常被用於治療皮膚感染、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該方劑中含有鉛丹,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也不宜久用,以免傷及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香油半斤,桐油半斤,生豬腦子半斤,男子血余(灰水洗淨)不拘多少,桃仁4兩,白蠟4錢(上俱下鍋內,文武火熬的腦子盡,用布絹濾去滓,次下飛過黃丹14兩,熬成膏,待溫),胡黃連3錢,香白芷3錢,蘇木3錢,紅花3錢,三稜3錢,莪朮3錢,當歸尾5錢,硇砂5錢,麝香1錢半(各為細末,照分兩重羅)。
將藥末入前膏內攪勻收貯,勿令泄氣。
如有積塊,先用皮消煎水洗患處令淨,次用生薑擦之,方用絹帛攤藥貼上;貼後,用熱鞋底炙熱熨之50-70遍,覺內熱方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使用。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抓癖膏, 出處:《回春》卷七引李滄溪方。 組成:香油半斤,桐油半斤,生豬腦子半斤,男子血餘(灰水洗淨)不拘多少,桃仁4兩,白蠟4錢(上俱下鍋內,文武火熬的腦子盡,用布絹濾去滓,次下飛過黃丹14兩,熬成膏,待溫),胡黃連3錢,香白芷3錢,蘇木3錢,紅花3錢,三棱3錢,莪朮3錢,當歸尾5錢,硇砂5錢,麝香1錢半(各爲細末,照分兩重羅)。 主治:小兒癖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