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涼血,養血安胎: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安胎的功效。孕婦胎動不安,往往與血虛、陰虛、熱盛有關,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緩解孕婦體內燥熱,滋潤胎兒,從而達到安胎的效果。
- 清熱解毒,緩解孕吐: 孕期常見孕吐,也與體內燥熱、胃氣不和有關。生地黃能清熱解毒,緩解孕婦胃火,促進消化,幫助安胎。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竹葉安胎飲中發揮著滋陰涼血、養血安胎、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於緩解孕婦各種不適,穩定胎兒,達到安胎的目的。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安胎: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孕婦懷孕期間,血虛易導致胎兒不安,而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安胎的作用。
- 潤腸通便:當歸還具有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孕婦因懷孕而引起的便祕問題,避免因便祕而導致胎兒不安或早產。
因此,竹葉安胎飲中加入當歸,能有效地補血安胎、潤腸通便,達到穩定胎兒,預防早產的目的。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安胎止嘔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止嘔的功效。孕婦懷孕期間,體質較為虛弱,容易出現心火旺盛、肝火上炎等症狀,導致胎兒不安、孕吐不止。而黃芩能清熱瀉火,平息肝火,達到安胎止嘔的效果,同時也能預防孕婦因肝火旺盛引發的便祕、口苦、舌苔黃膩等問題。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寧心安胎: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功效。孕婦若因心脾虛熱、陰虛火旺,導致胎動不安、心煩易怒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陰降火,平息躁動,寧心安胎。
-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麥門冬亦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有助於緩解孕期水腫、尿頻等症狀,進而改善孕婦的整體狀態,利於胎兒健康發育。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安神定志,緩解孕婦焦慮不安: 孕婦懷孕期間,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酸棗仁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能平緩情緒,改善睡眠,使孕婦身心安定,有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
二、 養心安胎,防止胎動不安: 酸棗仁入心經,能養心安神,並具有鎮靜作用,有助於穩定胎兒,減少胎動不安,避免早產或流產的風險。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竹葉安胎飲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偏寒或偏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一藥性過於強烈而影響藥效。
- 健脾益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孕婦消化吸收能力,維持機體營養供應,更有效地緩解胎動不安等症狀。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補益氣血,安胎固胎。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等功效。孕婦懷孕期間,氣血虛弱,容易出現胎動不安、胎兒不穩等情況。人參補氣養血,可增強母體氣血,使胎兒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起到安胎固胎的作用。
此外,人參還可以提高母體抵抗力,預防孕期疾病,保障母嬰健康。
竹葉安胎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降逆: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降逆、燥濕化痰之效。孕婦常因胎氣上逆而出現嘔吐、噁心、胸悶等症狀,陳皮可通過理氣降逆,緩解孕婦不適,促進胎兒安穩。
- 健脾和胃:陳皮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孕期女性胃口較差,容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陳皮能幫助改善消化功能,增強孕婦的營養吸收,利於胎兒的發育。
竹葉安胎飲方中使用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尿: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經,具有清熱利尿之功效。孕婦若因體熱而導致胎動不安,或出現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淡竹葉可清熱降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達到安胎之效。
- 止渴除煩:淡竹葉能清心除煩,對於孕期因心煩意亂、口渴失眠等症狀,亦具緩解作用。此功效有助於穩定孕婦情緒,減少因精神緊張而導致的胎動不安。
竹葉安胎飲中包含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安胎: 竹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安神之效。孕婦若因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而導致胎動不安、小腹墜痛,竹茹可清熱降火,安胎止痛。
- 止嘔止吐: 竹茹亦有止嘔止吐之功。孕婦因胃氣上逆、脾胃不和而出現妊娠嘔吐,竹茹可清胃熱,降逆止嘔,緩解妊娠反應。
故竹茹在竹葉安胎飲中,可起到清熱安胎、止嘔止吐的作用,有助於孕婦平安度過妊娠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竹葉安胎飲」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子煩」,即妊娠期間出現的心煩不安、煩躁難眠之證。此症多因孕後陰血養胎,母體陰虛內熱,或氣血失調,痰熱擾心所致,表現為心煩口乾、寐差多夢,甚則影響胎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方劑組成分析
養血安胎,調和氣血
- 當歸、川芎:活血養血,使血行暢而不滯,兼顧胎孕所需。
- 白朮、人參、甘草:益氣健脾,助氣血生化之源,固護胎元。
- 生地、麥冬:滋陰清熱,針對陰虛內熱之煩渴。
清熱除煩,寧心安神
- 竹葉:清心除煩,導熱下行。
- 黃芩:清胎熱,為安胎要藥。
- 棗仁、遠志:養心鎮靜,安定神志,改善煩躁不寐。
理氣化痰,調和中焦
- 陳皮:理氣化痰,防滋補藥滯膩。
- 竹茹(加減):加強清熱化痰止嘔。
- 竹瀝、薑汁(加減):化痰通絡,兼顧妊娠痰熱擾心之證。
輔佐調和
- 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助藥力吸收。
(2)治療原理推論
標本兼顧:
- 治標以「清熱除煩」為主,用竹葉、黃芩、麥冬清心熱;
- 治本以「益氣養陰」為輔,透過人參、白朮、生地等補益氣血,使陰平陽秘。
動靜結合:
- 當歸、川芎活血以助血行(動),搭配棗仁、遠志安神(靜),既防血滯又安心神。
靈活加減:
- 煩渴加竹茹,強化清胃熱;
- 痰熱加竹瀝、薑汁,開痰通絡;
- 脾胃虛弱則減寒涼滋膩之品,體現「因人制宜」之法。
三、總結
此方以「養血安胎」為基礎,結合「清熱除煩」與「化痰安神」,針對妊娠陰血不足、虛熱內擾或痰熱上犯所致之子煩,層次分明。通過調氣血、和脾胃、清心火,達到安胎與除煩並行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朮2錢,人參1錢,川芎7分,甘草4分,陳皮3分,黃芩8分,棗仁1錢,遠志8分,麥冬1錢,竹葉10片,懷生地1錢5分。
若其人煩渴,加竹茹1丸;有痰,如竹瀝7分酒杯、薑汁1杯;如虛人,加人參2-3錢;如脾胃常瀉,減生地、棗仁。
生薑、大棗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竹葉安胎飲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在服用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安胎飲, 出處:《盤珠集》卷下。 組成:生地、當歸、黃芩、麥冬(去心)、棗仁(炒)、甘草(炙)、人參、陳皮、竹葉、竹茹。 主治:子煩。
竹葉安胎飲, 出處:《胎産指南》卷一。 組成:當歸2錢,白朮2錢,人參1錢,川芎7分,甘草4分,陳皮3分,黃芩8分,棗仁1錢,遠志8分,麥冬1錢,竹葉10片,懷生地1錢5分。 主治:子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