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阿膠湯

ZHU RU A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孕集》卷上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18%
脾經 14%
心經 12%
胃經 9%
膽經 7%
腎經 5%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竹茹阿膠湯方劑中,加入竹茹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降逆: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阿膠性溫,滋陰補血,若單用阿膠容易滋膩,易於助熱,導致痰熱壅盛。加入竹茹,可清熱降逆,避免阿膠滋膩助熱,反而有助於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

2. 調和藥性: 竹茹能調和阿膠的溫燥之性,使其清熱滋潤,更能有效地緩解陰虛燥咳、血虛失調等病症。此二者相配,一清一補,相輔相成,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止咳化痰: 阿膠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斂肺止咳之功效。竹茹性寒,善於清熱化痰,二者相配,能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粘難咳等症狀,並滋潤肺陰,防止肺燥傷津。
  2. 益氣養血,緩解虛弱: 阿膠具有補血養血、益氣滋陰的功效,對於因陰虛血燥導致的咳嗽、氣虛乏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竹茹能清熱利肺,與阿膠搭配,能協調陰陽,使補而不燥,益氣而不虛,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竹茹阿膠湯方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以下功效:

  1. 清熱瀉火,解毒止血: 竹茹清肺熱、止咳,阿膠滋陰潤燥、止血,而梔子則清熱瀉火,三者合用可有效清熱解毒,止血止咳。
  2. 調和藥性: 竹茹和阿膠性偏寒涼,梔子性寒,加入梔子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更適合於熱證患者使用。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竹茹清熱化痰,阿膠滋陰潤燥,但均偏於燥性。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可平衡方中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陰。
  2. 配合阿膠: 阿膠滋陰補血,但單獨使用易於壅滯,不利於血行。生地黃清熱涼血,能促進血液循環,與阿膠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潤燥、活血化瘀的效果。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阿膠的燥性:阿膠性燥,容易導致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燥熱的作用,可以與阿膠相配,緩解其燥性,避免其副作用。
  2. 滋陰養血,潤燥止咳:白芍與阿膠共同作用,能滋陰養血,潤燥止咳,對於陰虛燥咳、津液不足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白芍還能協同阿膠,更好地發揮其止血、潤肺、滋陰的作用。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行氣,止痛止血:川芎味辛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竹茹清熱化痰,阿膠滋陰補血,三者合用,既可清熱化痰止咳,又可活血化瘀止痛,對於因血瘀氣滯導致的胸痛、咳血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川芎性溫,可緩解阿膠的滋膩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同時,川芎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竹茹和阿膠的藥效充分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竹茹阿膠湯為一方經典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致之各種症狀,如咳嗽、咽乾等。本方由多種草藥精製而成,其中包含竹茹、阿膠、生地黃、麥門冬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配方中會加入天麻這一味藥材。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主要功效為息風止痉、袪風通絡、平肝潛陽。之所以將天麻納入此方,主要是因其能補益肝腎、滋養肝血,對於陰虛導致的肝風內動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此外,天麻還能增強方中其他藥物的療效,共同發揮滋陰降火、潤燥止咳的功效。總體而言,天麻在竹茹阿膠湯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更能夠針對特定病機,從而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功效。竹茹阿膠湯本身以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為主,加入石決明可以協同清熱瀉火,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2. 平肝降壓: 石決明還具有平肝降壓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高血壓等症狀,石決明可以起到鎮靜安神、平肝降壓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竹茹阿膠湯的整體療效。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能與竹茹協同作用,化解痰濕,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提升止咳化痰的療效。

二、調和藥性:阿膠性滋膩,容易滯膩脾胃,陳皮可加入其中,起到理氣健脾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滋膩,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總而言之,陳皮的加入既能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體現了中醫配伍用藥的精髓。

竹茹阿膠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竹茹阿膠湯主要針對肺熱津傷、咳血咯血、虛熱煩躁等症狀,而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好地吸收藥物,提升療效。
  2. 固本止血:白朮具有固本止血之功效,與竹茹、阿膠等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止咳止血,防止血虛虧損,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主治功效


竹茹阿膠湯

中藥方劑「竹茹阿膠湯」的相關介紹:

一、中藥方劑組成:

  •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二、主治功效:

  • 「子癇」是中醫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先兆子癇」。
  • 「子癇」的症狀包括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腹痛、水腫等。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 「子癇」的治療主要是控制血壓和預防抽搐,通常需要住院治療。

三、總結:

中藥方劑「竹茹阿膠湯」是中醫治療「子癇」的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養陰益氣等功效。臨牀用於治療先兆子癇,其臨牀療效明確,副作用較小,可作為先兆子癇的治療方法之一。

傳統服藥法


青竹茹2錢(薑汁浸),阿膠2錢(蛤粉炒),炒當歸3錢,黑山梔8分,大生地4錢,白芍藥2錢,川芎1錢,明天麻1錢(煨),石決明3錢(煅),陳皮8分,焦朮2錢。
滋木清熱以息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熄風止痙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子癇。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子癇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阿膠湯, 出處:《産孕集》卷上。 組成:青竹茹2錢(薑汁浸),阿膠2錢(蛤粉炒),炒當歸3錢,黑山梔8分,大生地4錢,白芍藥2錢,川芎1錢,明天麻1錢(煨),石決明3錢(煅),陳皮8分,焦朮2錢。 主治:滋木清熱以息風。主治:子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