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蹄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活血: 白芷味辛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通痺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血養血的功效。兩者搭配,可以協同作用,起到補氣活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筋骨痠痛等症狀。
- 祛風除濕: 白芷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豬蹄性平,具有補虛潤燥的功效。二者結合,可以起到祛風除濕、補虛潤燥的作用,對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豬蹄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豬蹄性涼,甘草性甘溫,兩者搭配可調和藥性,避免過寒或過熱,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益氣補中,緩解豬蹄的寒性,增強其活血化瘀、美容養顏的效果。同時,甘草還能解毒,降低豬蹄中可能存在的毒性,提高安全性。
豬蹄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筋骨: 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具有補益筋骨、強健體魄之效。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與豬蹄一同燉煮,可增強其補益筋骨的效果,適用於風寒濕痹、腰膝酸軟等症。
- 活血化瘀: 獨活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豬蹄富含鐵質,可促進紅血球生成,與獨活配合使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豬蹄湯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露蜂房性涼,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補血養血。二者搭配,可有效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血虛、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等症狀。
- 美容養顏: 露蜂房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延緩衰老。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滋潤肌膚,增強皮膚彈性。二者結合,可有效改善皮膚乾燥、粗糙、色素沉澱等問題,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豬蹄湯中一般不會添加黃芩。
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而豬蹄則性溫,味甘,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潤燥的功效。兩者性質相沖,若將黃芩加入豬蹄湯中,會使湯藥性寒涼,不利於溫補氣血,反而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腹瀉等不適。
因此,在中藥方劑中,黃芩一般不會與豬蹄同用,除非是特殊情況,需要結合具體病症才能決定是否添加。
豬蹄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但同時可能造成血瘀。赤芍性寒,味苦,具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化解豬蹄滋補帶來的血瘀,使藥效更加溫和。
- 緩解燥熱: 豬蹄性溫,長期食用容易導致體內燥熱,而赤芍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中和豬蹄的燥熱之性,避免燥熱上火。
因此,豬蹄湯中加入赤芍,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燥熱,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利於人體吸收。
豬蹄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滋陰: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可滋陰潤燥,與當歸搭配,能有效補血滋陰,改善氣血不足,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手腳冰冷、月經不調等症狀。
- 活血通絡: 當歸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供應。豬蹄富含膠原蛋白,有助於修復軟骨組織,促進骨骼生長。兩者合用,可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疼痛,對風濕痺痛、跌打損傷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蹄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癰疽腫壞」及「杖瘡潰爛」,均屬外科瘡瘍疾患。癰疽為氣血壅滯、熱毒腐肉所致,輕則腫痛,重則潰爛流膿;杖瘡則為外力擊打後,皮肉破損染毒而潰爛。古人重用豬蹄汁為基,輔以瞿麥、漏蘆、木通等藥,旨在托毒生肌、清熱利濕,促進瘡面癒合,尤適於瘡瘍久潰不斂或膿水淋漓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豬蹄汁
- 《本草綱目》載豬蹄「煮湯通脈,托瘡疽」,其汁富膠質,能滋養瘡面、黏合創傷,古代視為「血肉有情之品」,可助生肌長肉,尤適合體虛瘡潰者。煮後澄清取汁,取其精微以濡養。
臣藥:瞿麥、漏蘆
- 瞿麥(去梗)性苦寒,利水通淋,《藥性論》言其「排膿消腫」,能清熱解毒,導濕熱下行,減少瘡口膿水浸淫。
- 漏蘆(去蘆頭)苦寒,專入胃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善瀉火解毒,尤擅治癰疽發背,與瞿麥協同清解瘡毒。
佐使藥:木通
- 木通(銼)苦涼,通利血脈,《日華子本草》謂其「通大小腸,排膿消腫」,既能助瞿麥利濕,又可引藥下行,使濕熱從小便而除,減輕瘡周濕瘀。
配伍邏輯
全方以豬蹄汁補其虛、斂其瘡為基礎,輔三味苦寒藥物清熱毒、利濕濁,形成「攻補兼施」結構。其治療原理在於:
- 托裡消毒:豬蹄汁局部滋養,提升瘡面修復力;
- 祛邪外出:瞿麥、漏蘆、木通清熱利濕,使毒隨濕泄,避免膿毒內陷;
- 通利為用:透過利水通淋,減少瘡周濕滯,改善氣血運行以助生肌。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腐去新生」的治則,適用於瘡瘍後期膿腐未盡而正氣已傷者,藉通利與補益並行,促瘡口癒合。
傳統服藥法
豬蹄4只(以水5升,煮汁3升,澄清),瞿麥(去梗)1兩,漏蘆(去蘆頭)1兩,木通(銼)1兩。
上四味,搗羅三味為末。
每服3錢匕,豬蹄汁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蹄湯,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組成:八物湯加黃耆、漏蘆、陳皮、木通。 主治:氣血不足,乳汁不下。
豬蹄湯, 出處:《女科指掌》卷五。 組成:豬蹄1枚,通草2兩,蔥白3莖。 主治:下乳。主治:婦人素有痰在衝任,乳汁少而面色帶黃。
豬蹄湯,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豬蹄1具(治如食法),芎藭2兩,甘草(炙)2兩,大黃2兩,黃芩2兩,芍藥3兩,當歸。 主治:癰疽腫壞多汁。
豬蹄湯,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三。 組成:香白芷、甘草、獨活、露蜂房、黃芩、赤芍藥、當歸。 主治: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主治:癰疽等腫壞,一切杖瘡潰爛。
豬蹄湯,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豬蹄1具(治如食法),白蘞2兩,白芷2兩,狼牙2兩,芍藥3兩,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1兩,獨活1兩。 主治:癰瘡及惡瘡有惡肉。甲疽。
豬蹄湯,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豬蹄1具(治如食法),大黃1兩,白芷1兩,芎藭1兩,黃芩1兩,黃連1兩,細辛1兩,當歸1兩,藁本1兩,藜蘆(炙)1兩,甘草1兩(一本有莽草)。 主治:熛疽,諸疽,十指焮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