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鱉甲1兩(用童便並醋共1升熱浸,炙盡為度),白朮1兩,薯蕷1兩,胡黃連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青橘皮半兩,紫菀(去土)半兩,桃仁(去雙仁,湯浸,去皮尖)半兩,木香半兩,甘草(炙)半兩,柴胡(去蘆頭)1兩1分。
解肌熱。
上為末,入在淨豬肚內,系定,煮令極爛為度,出,與藥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肚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在使用時應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肚丸, 出處:《履霜集》卷一。 組成:黃連2兩(炒),麥門冬2兩,熟地2兩,五味子2兩,花粉2兩,人參1兩。 主治:虛勞消渴,善食易饑,自汗,大便硬,小便數黃赤。
豬肚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六引《經驗良方》。 組成:豬肚1個,蓮子1升(與豬肚同煎1周日,乾爲末,去皮心),母丁香1兩,川楝子(打破)1兩,破故紙1兩,舶上茴香1兩。 主治:小便頻數。
豬肚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豬肚1枚(治如食法),黃連5兩,粱米5兩,栝樓根4兩,茯神4兩,知母3兩,麥門冬2兩。 主治:消渴。下元虛弱,濕熱鬱結,強中消渴,小便頻數,甚至夢遺白濁,赤白帶淋。
豬肚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豬肚(去油洗淨)1個,白朮(炒)5兩,牡蠣(煅)5兩,芡實(炒)5兩,蓮須5兩,龍骨(煅)5兩,苦參5兩。 主治:理脾補氣,固精。主治:脾虛氣虧,夢遺滑精,不思飲食,肌肉羸瘦。
豬肚丸, 出處:《集驗良方拔萃》卷二。 組成:炒麥冬1兩,北沙參2兩,芡實4兩,生白朮5兩,金櫻子1兩,杜仲3兩,金毛狗脊2兩,續斷2兩,黑脂麻5兩,沙苑蒺藜2兩,黑發灰2兩。 主治:遺精夢泄,不思飲食,肢瘦氣弱,咳嗽,漸成勞損。
豬肚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二。 組成:白茯苓(乳拌)5斤,甘草(酒炒)5斤,牛膝(酒蒸)5斤,當歸(酒蒸)5斤,白芍(酒炒)5斤,赤白首烏5斤(連皮打碎,紅棗2斤,黑豆2升,滾湯泡開,一層豆,一層棗,首烏從巳蒸至未,好酒8斤陸續灑完,棗留和丸)。 主治:瘦極。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