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浴方中包含花椒,其主要原因為:
- 溫經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能有效驅除體內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 殺蟲止癢: 花椒亦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上的寄生蟲,減輕因蟲咬引起的瘙癢和炎症,對於治療濕疹、癬症等皮膚病有輔助作用。
中藥方劑[小浴方]的組成中包含[苦參],因為苦參具有清熱燥濕和抗菌的作用。苦參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同時其抗菌作用有助於預防感染,使[小浴方]在處理濕熱和皮膚問題時更加有效。
小浴方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殺蟲止癢、燥濕止帶的功效。對於外陰濕疹、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等由濕熱、蟲毒引起的婦科疾病,蛇牀子能有效殺滅病原體,消除瘙癢,改善症狀。
- 溫陽散寒: 小浴方多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婦科病症,蛇牀子溫陽散寒的特性,能配合其他藥材溫經散寒,驅除寒濕,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因此,蛇牀子在小浴方中起到殺蟲止癢、溫陽散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劑[小浴方]的組成中包含[香附],因為香附具有理氣解鬱和調經的作用。香附能夠舒緩因氣滯引起的經痛,同時其調經作用有助於改善月經不規則,使[小浴方]在處理氣滯和經期問題時更加有效。
小浴方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在小浴方中,白礬可以幫助收斂皮膚毛孔,減輕瘙癢症狀,適用於溼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
- 燥溼殺蟲: 白礬還具有燥溼殺蟲的作用。對於一些由細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白礬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同時也能幹燥溼氣,抑制病菌的生長,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因此,白礬在小浴方中發揮着收斂止癢、燥溼殺蟲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皮膚病症狀。
小浴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小浴方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通絡: 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白芷作爲小浴方中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
「小浴方」中包含「狗脊」,主要是因為狗脊具備以下兩項藥效,能有效治療此方所針對的病症:
- 補腎壯腰: 狗脊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小浴方多用於治療腰膝痠軟、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狀,而狗脊的補腎壯腰之效能,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祛風濕止痛: 狗脊亦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小浴方中也常加入其他具有祛風濕止痛作用的藥材,與狗脊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小浴方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小浴方多用於治療寒邪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肢體冰冷、疼痛等症狀,細辛在此可起到溫經散寒、通暢經絡的作用,緩解寒邪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2. 增強藥效: 細辛具有通鼻竅、開腠理的功效,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增強藥效。小浴方中的其他藥材,如川芎、羌活等,也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細辛的加入可以提升這些藥材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病症。
「小浴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之效。方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用於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經絡不通、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還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總之,桂枝在「小浴方」中起著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疾病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浴方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小浴方,源於古代醫籍,如《奇效良方》、《太平聖惠方》、《証治準繩‧瘍醫》等皆有記載,其主要功用在於治療「虛勞,陰濕癢生瘡」。本方組成功效複雜,針對病機,體現了多靶點治療的理念。
主治功效:
- 治療虛勞陰濕癢生瘡: 本方主要針對虛勞體質,同時伴有陰部濕癢、瘡瘍的病症。虛勞多指身體虧虛,正氣不足;陰濕則指陰部濕邪侵襲,導致瘙癢、生瘡。
治療原理分析:
小浴方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 溫陽散寒,祛濕止癢:
- 花椒、桂枝、細辛: 此三藥皆為辛溫之品,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花椒溫中止痛,驅寒除濕;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細辛散寒止痛,通竅醒腦。三者合用,能溫通陽氣,驅散陰部寒濕之邪,改善因寒濕引起的瘙癢、瘡瘍。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苦參、蛇牀子、白礬: 苦參苦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蛇牀子辛溫,燥濕止癢,殺蟲除臭;白礬酸澀,收斂止汗,清熱解毒。三者配伍,可清解濕熱之邪,收斂滲液,消除陰部瘙癢,並有助於瘡瘍癒合。
- 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 香附: 香附辛平,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能疏肝解鬱,使氣機調暢,改善因肝氣鬱滯導致的瘙癢等症狀。
- 祛風散寒,消腫排膿:
- 白芷: 白芷辛溫,祛風散寒,消腫排膿。可散陰部風寒之邪,促進膿液排出,加速瘡瘍癒合。
- 補肝腎,強腰膝:
- 狗脊: 狗脊苦溫,具有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可以補益肝腎,增強體質,從根本上改善虛勞的狀態。
綜合分析:
小浴方並非單純的止癢消炎方劑,而是針對虛勞體質,兼顧陰部寒濕的複雜病機而設。其藥物配伍巧妙,溫陽散寒與清熱解毒並用,祛濕止癢與理氣活血同施,且有補益之效。通過外洗燻蒸的方式,使藥力直達患處,達到祛除陰部濕邪、止癢消腫、改善體質的目的。
從組方來看,小浴方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虛勞陰濕癢生瘡」的病機,多角度、多環節地進行治療,而非單純地消除表面症狀。這也是古代醫家臨牀經驗的總結,對於研究和應用中醫外治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川椒1兩,苦參1兩,蛇床子1兩半,香附子,白礬1兩,白芷1兩,狗脊1兩,細辛1兩,桂心3分。
每用藥1兩,以水3升,煎至2升,去滓,傾入盆子內,但乘熱氣坐盆子上熏之,良久通身,便洗患處,甚者不過2-3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浴方,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組成:川椒1兩半,苦參1兩半,蛇床子1兩半,香附子,白礬1兩,白芷1兩,狗脊1兩,細辛1兩,桂心3分。 主治:虛勞,陰濕癢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