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搨散

洗搨散

XI D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8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3%
肝經 13%
腎經 13%
肺經 13%
膀胱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10%
心經 6%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搨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收斂,具有止癢、消炎、止血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五倍子能有效收斂皮膚,減少滲出液分泌,緩解瘙癢。
  2. 清熱解毒: 五倍子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病,五倍子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因此,在「洗搨散」中加入五倍子,可以發揮其收斂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洗搨散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洗搨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花椒能溫經散寒,驅散風寒濕邪,並止痛止癢,改善皮膚病症。

二、殺菌消毒:花椒含有揮發油,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治療皮膚病感染。

因此,花椒在洗搨散中起著溫經散寒、止痛止癢和殺菌消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洗搨散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殺蟲止癢: 蛇牀子味辛、苦,性溫,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其含有蛇牀子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寄生蟲的生長,對於濕疹、疥瘡、陰囊濕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2. 燥濕止癢: 洗搨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陰囊濕疹等皮膚病,而蛇牀子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並抑制真菌和寄生蟲的滋生,進一步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洗搨散中加入蛇牀子,可以有效發揮其殺蟲止癢、燥濕止癢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皮膚病症。

洗搨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洗搨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苦參能清熱利濕,殺滅皮膚表面的寄生蟲,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洗搨散中通常會搭配其他藥材,如黃柏、蛇牀子等,共同發揮清熱燥溼、殺蟲止癢的作用。苦參與這些藥材相伍,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洗搨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可有效抑制濕邪,止癢止痛。
  2.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作用,可以促進皮膚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對於濕疹、皮膚糜爛等症,白礬能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

洗搨散中加入白礬,可以發揮其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的效果。

洗搨散方中包含蔥白,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可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
  2. 消腫止痛: 蔥白富含揮發油,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可用於外敷治療跌打損傷、扭傷等症。

洗搨散中加入蔥白,能發揮其解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治療風寒外感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頭風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洗搨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陰蝕瘡」,即外陰部潰瘍伴隨細蟲滋生,症狀為劇烈瘙癢,嚴重時可能侵蝕內臟,導致寒熱交作,與「勞症」(虛勞發熱)相似。古人觀察此症與寄生蟲或濕熱蟲蝕相關,認為蟲邪侵擾陰戶,乃至臟腑,故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為治療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倍子

    • 性味酸澀寒,具收斂、解毒、殺蟲之效。其鞣質可斂瘡生肌,收縮黏膜,減少分泌物,抑制蟲體活動。
  2. 花椒

    • 辛溫,能溫中殺蟲、止癢止痛。所含揮發油(如檸檬烯)對寄生蟲有麻痹作用,亦能改善局部血循,緩解瘙癢。
  3. 蛇床子

    • 辛苦溫,專攻燥濕祛風、殺蟲止癢。傳統用於陰癢帶下,現代研究證實其對陰道滴蟲、真菌有抑制作用。
  4. 苦參

    • 苦寒清熱燥濕,殺蟲利尿。所含苦參鹼可抗炎、抑制病原微生物,針對濕熱下注之陰蝕瘡尤效。
  5. 白礬

    • 酸澀寒,解毒殺蟲、收斂止血。其低濃度可硬化蛋白質(如蟲體表膜),高濃度則具腐蝕性,此方取其燥濕斂瘡之性。
    • 辛溫發散,能通陽散結、驅蟲解毒。蔥白所含硫化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輔助藥物滲透,兼緩解瘙癢。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殺蟲協同:花椒、蛇床子、苦參、白礬均具殺蟲之效,合用之於濕熱蟲蝕之證,可多途徑抑制病原。
  • 燥濕收斂:五倍子、白礬收濕斂瘡,減少潰瘍滲液;苦參、蛇床子清熱燥濕,切斷蟲邪滋生環境。
  • 標本兼治:蔥、花椒溫通,防寒藥過凝;苦參、五倍子清解熱毒,共調寒熱偏性。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殺蟲—燥濕—斂瘡」三層次作用:

  1. 直接殺蟲:藥物成分破壞蟲體結構或抑制其活動。
  2. 改變環境:燥濕清熱使陰部不再濕滯,斷蟲生存條件。
  3. 修復黏膜:收斂生肌,促進潰瘍癒合,阻蟲侵蝕內臟。

結論
洗搨散針對「蟲、濕、熱」三大病機,以局部熏洗法直達病所,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思維,契合古代對陰蝕瘡的病理認識。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花椒、蛇床子、苦參、白礬、蔥各等分。
水煎,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2.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3. 本方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洗搨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五倍子、花椒、蛇床子、苦參、白礬、蔥各等分。 主治:婦人陰蝕瘡,陰戶中有細蟲,其癢不可當,食人臟俯即死,令人發寒熱,與勞症相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