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紅丸子 方劑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在方劑中,硃砂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 活血化瘀: 硃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在方劑中,硃砂可與其他藥物配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然而,硃砂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硃砂紅丸子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改善因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為整體方劑增強補益作用。
- 助藥力: 白朮性溫燥,能助硃砂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硃砂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重,容易損傷脾胃。白朮的溫燥之性,可緩解硃砂的寒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加入白蘞,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 化痰止咳:白蘞味甘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化痰止咳、宣肺利氣之效。此方多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肺熱喘咳等症,白蘞能化解痰熱,潤燥止咳,輔助硃砂鎮驚安神之效。
- 利水滲濕:白蘞兼具利水滲濕之功,可協助藥物排除體內濕熱,減少痰液的產生,進一步增強方劑化痰止咳的效果。
綜上所述,白蘞的加入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利水滲濕,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止痛止痙:白附子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痙的功效。方中硃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白附子則可輔助其祛風除濕,並減輕因濕邪引起的疼痛和痙攣。
- 溫陽散寒,補益脾腎:白附子還可溫陽散寒,補益脾腎,對於一些因寒濕凝滯導致的病症,白附子可以起到溫補的作用,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痊癒。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解表,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解表、通鼻竅的功效。配合硃砂等藥材,可有效改善風寒外襲、鼻塞流涕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芷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面部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芷能夠起到緩解作用。
硃砂紅丸子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痰火上擾所致的抽搐、驚厥、癲癇等症狀,白僵蠶可以起到鎮靜安神、平熄肝風的作用。
- 化痰散結:白僵蠶還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痰濁,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頭昏眼花、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症狀。
因此,白僵蠶在硃砂紅丸子中起到了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肝風內動、痰火上擾、痰濕阻滯等原因所致的各種疾病。
硃砂紅丸子方中包含木香,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此方中以硃砂安神,但若氣機鬱滯,則藥力難以發揮,故佐以木香行氣開鬱,以助硃砂安神之效。
- 健脾和胃:木香亦具健脾和胃之效,可緩解因氣機鬱滯所引起的脾胃不和、脘腹脹痛等症狀,進一步增強藥效,使安神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木香在硃砂紅丸子中既能行氣止痛,又能健脾和胃,與硃砂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加入「白芨」的主要原因如下: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芨,可輔助硃砂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避免因外傷導致的出血或潰瘍。
- 緩解炎症: 白芨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具有消炎作用,與硃砂共用,能更有效地控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修復。
因此,白芨在「硃砂紅丸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可加強藥效,提高療效。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能健脾滲濕,寧心安神,與硃砂等藥物配合,可加強鎮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利水滲濕: 茯苓有良好的利水滲濕作用,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濕停滯,有助於減輕心悸、胸悶等症狀,配合硃砂等藥物,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硃砂紅丸子方劑中含有密陀僧,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症見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 密陀僧亦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幫助降低血熱,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等,有一定療效。
然而,密陀僧屬重金屬,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可能造成鉛中毒,因此,使用時需謹慎,並遵醫囑服用。
硃砂紅丸子中包含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鐘乳石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硃砂紅丸子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鐘乳石的鎮驚安神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病症。
- 化痰止咳: 鐘乳石亦能化痰止咳,而硃砂紅丸子中亦含有其他化痰止咳藥材,例如川貝母、陳皮等,鐘乳石的加入可增強化痰止咳效果。
總而言之,鐘乳石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硃砂紅丸子鎮驚安神的功效,同時也能提升其化痰止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砂紅丸子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據古籍記載,此方主治「面色不瑩淨,及䵟馯面黑皺」。
- 「面色不瑩淨」:指面部膚色晦暗、缺乏光澤,可能因氣血不暢或風邪滯留所致。
- 「䵟馯面黑皺」:指面部色斑(䵟黯)、粗糙(馯)及皺紋問題,屬古代「面皯」「黑皯」範疇,多與風寒客於肌膚、氣血失調有關。
此方為外用藥,以磨化調塗方式施治,推測其目的在於祛風散邪、美白潤膚、淡化斑皺,屬古代「面藥」美容方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分析
- 朱砂(細研):
性微寒,傳統外用能「除疥瘡痂癩」(《本草綱目》),此方取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或可抑制皮膚炎症,改善晦暗。 - 白朮、白茯苓:
健脾利濕,助運化水濕以除面部浮腫或黃氣,白茯苓另具「潤膚白面」之效(《千金方》)。 - 白附子、白僵蠶:
袪風通絡要藥,針對「風邪客面」所致的色素沉澱與皺紋。白附子能「除面皯瘢疵」(《日華子本草》),僵蚕則「滅黑䵟,令人面色好」(《神農本草經》)。
2. 輔藥協同
- 白芷、白蘞、白及:
「三白」組合,經典美白配伍。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白蘞「治面上皰瘡」、白及「滑肌澤面」,共奏淡斑生肌之效。 - 密陀僧、鐘乳粉:
礦物藥,密陀僧為古代外用美白要藥(如《唐本草》載「面上瘢䵟,塗之」),鐘乳粉含碳酸鈣,可能具溫陽收斂作用,助皮膚細膩。 - 木香:
少許行氣藥,推動諸藥滲透,「通滯氣」以改善氣血瘀滯所致面色不佳。
3. 賦形與增效
- 阿膠膏:
作黏合劑,其膠質富含膠原蛋白,外用或可滋陰潤燥,緩解皮膚乾皺。 - 蜂蜜調塗:
具保濕、抗菌之性,與溫水共助藥物溶解與吸收。
全方作用機理推論
此方以祛風除濕、行氣活血為本,結合礦物與植物藥協同:
- 祛風通絡(白附子、僵蠶)→ 改善風邪滯留導致的色素沉澱。
- 健脾利濕(白朮、茯苓)→ 減少水濕停聚所致的暗沉發黃。
- 礦物收斂(朱砂、密陀僧)→ 抑菌消炎,淡化斑點。
- 滋養潤膚(阿膠、白及)→ 修護乾燥皺紋,恢復光澤。
外用直接作用於肌表,推測其適合風寒濕邪鬱於面部,症見晦暗、色斑、粗糙者,體現中醫「外治內病」及「以白養白」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朱砂(細研)半兩,白朮半兩,白蘞半兩,白附子半兩,吳白芷半兩,白僵蠶半兩,木香半兩,白及1錢半,白茯苓1錢半,密陀僧1錢半,鐘乳粉2兩。
上為細末,用阿膠半兩熬成膏子,入上項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溫水、蜜少許,磨化開,調塗面上,次日早晨用溫水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硃砂,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朱砂紅丸子,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朱砂(細研)半兩,白朮半兩,白蘞半兩,白附子半兩,吳白芷半兩,白僵蠶半兩,木香半兩,白及1錢半,白茯苓1錢半,密陀僧1錢半,鍾乳粉2兩。 主治:面色不(??)淨,及(??)馯面黑皺。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