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外膏

ZHI WA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六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9%
胃經 18%
肝經 12%
膀胱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7%
心經 4%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治外膏」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疏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外傷所致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活血生肌: 白芷亦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癢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對於外傷後的傷口癒合有促進作用。

因此,白芷在「治外膏」中起著消腫止痛、活血生肌的雙重作用,對於外傷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牀效果。

治外膏中加入蜜蠟,主要有兩大原因:

  1. 黏合與固定藥物:蜜蠟具有黏性,能將藥物緊緊黏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於患處。同時,蜜蠟也具備一定的固體特性,能固定藥物,避免其隨意脫落,維持藥效。
  2. 保護傷口,促進癒合:蜜蠟具有疏風解表、潤燥止癢的功效,能減輕傷口處的炎症反應,並形成保護層,防止感染。此外,蜜蠟的油脂成分能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治外膏」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散寒,止痛消腫:白附子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驅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疼痛、腫脹,白附子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消腫。
  2. 活血化瘀,消瘀止痛:白附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達到消瘀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治外膏」中加入白附子,可以起到驅風散寒、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治外膏中包含辛夷花,主要因為辛夷花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寒,通鼻竅:辛夷花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寒,通利鼻竅,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止痛消腫:辛夷花亦具有一定的止痛消腫作用,對於外傷、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因此,治外膏中加入辛夷花,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消腫等功效,對於治療外感風寒、鼻塞流涕、外傷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治外膏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治外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風疹、濕疹、凍瘡等,防風能有效驅散外邪,減輕疼痛和瘙癢。
  2. 止癢消腫: 防風除了疏風散寒外,還具有一定的止癢消腫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或因風寒濕邪導致的皮膚紅腫瘙癢,防風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

「治外膏」方劑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散寒止痛: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外用於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能有效驅散寒邪,止痛消腫。
  2. 活血化瘀:烏頭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在「治外膏」方劑中使用烏頭,是為了利用其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療外感寒邪或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

「治外膏」中加入「藿香」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祛風解表:藿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之效。外用可驅散風邪、止癢消腫,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膚而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 消腫止痛:藿香富含揮發油,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外用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腫痛,亦有較佳療效。

治外膏中加入藁本,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風散寒:藁本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疼痛等症。

二、活血止痛:藁本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因此,治外膏中加入藁本,可起到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增強其治療外感風寒及跌打損傷等疾病的效果。

治外膏方劑中加入玉竹,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涼血: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潤肺止咳的功效。外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皮膚感染等病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2. 滋陰潤燥: 玉竹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因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玉竹可以起到滋潤肌膚、緩解症狀的作用。

綜上所述,玉竹加入治外膏中,能夠發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效緩解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皮膚病症,提高治療效果。

「治外膏」方劑中包含「零陵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 零陵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之效。其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加速傷口癒合,適用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2. 驅風止癢: 零陵香亦具有驅風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細菌的生長,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症有較好療效。

因此,「治外膏」中加入「零陵香」,能發揮其消腫止痛、驅風止癢的多重功效,達到治療外傷、皮膚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劑「治外膏」中包含商陸,主要原因在於商陸具有消腫止痛、散瘀解毒的功效。

商陸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較強的抗炎、止痛作用,對於外傷、腫痛、瘀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商陸也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消散外傷引起的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治外膏」這種針對外傷、腫痛等症狀的膏藥方劑中,加入商陸可以發揮其消腫止痛、散瘀解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治外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止痛: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開通經絡,行氣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麝香在治外膏中起到開竅止痛、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是治療外傷疼痛的常用藥材。

「治外膏」方劑中添加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促進藥效吸收: 麻油具有較佳的滲透性,能將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容易地導入皮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潤滑皮膚,防止乾燥: 麻油本身富含油脂,能滋潤皮膚,防止因藥物刺激或外傷造成的乾燥、脫皮等狀況,有助於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 治外膏**

組成:

  • 白芷
  • 蜜蠟
  • 白附子
  • 辛夷花
  • 防風
  • 烏頭
  • 藿香
  • 藁本
  • 玉竹
  • 零陵香
  • 商陸
  • 麝香
  • 麻油

主治功效:

  • 面(黑乾)(黑曾):臉色黑而乾燥,兼有黑斑。

組成介紹: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辛夷花:散風寒、發汗解表、活絡止痛、止咳化痰、活血化瘀。
  • 玉竹: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麻油: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
  •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總結:

《治外膏》是一款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由多種成分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止咳化痰、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芷2兩,白蠟2兩,白附子半兩,辛夷半兩,防風半兩,烏頭半兩,藿香半兩,藁本1兩,萎蕤半兩,零陵香半兩,商陸6銖,麝香6銖,牛脂1升,鵝脂1升,羊脂5合,麻油2合。
上薄切,醋漬一宿,合煎,候白芷色黃膏成。以皂莢湯洗面,敷之,每日三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治外膏,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白芷2兩,白蠟2兩,白附子半兩,辛夷半兩,防風半兩,烏頭半兩,藿香半兩,藁本1兩,萎蕤半兩,零陵香半兩,商陸6铢,麝香6铢,牛脂1升,鵝脂1升,羊脂5合,麻油2合。 主治:面(黑乾)(黑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