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軟膏

豆青軟膏

DOU QING RU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2.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11%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豆青軟膏」方劑中包含巴豆,是基於其消炎、止痛、殺菌等功效。巴豆性溫燥,具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此外,巴豆還具備殺菌消炎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需由專業醫師指導,避免自行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豆青軟膏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燒傷燙傷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膚色:青黛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微循環,減少色素沉著,有助於改善皮膚暗沉、粗糙等問題,使皮膚恢復光澤。

因此,豆青軟膏中加入青黛,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改善膚色的功效,達到治療和美容的雙重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豆青軟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豆青軟膏主要用於治療「銀屑病」,傳統中醫稱為「白疕」、「松皮癬」等,其特徵為皮膚出現紅斑、鱗屑,伴有癢感或乾燥脫屑。此方劑屬外用藥,針對銀屑病的血熱風燥、毒瘀蘊結等病機,通過局部塗抹以清熱解毒、去腐生新、軟堅散結。

組成及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

  1. 巴豆油(4毫升)

    • 性味功效:辛、熱,有大毒;具強烈腐蝕性,能蝕瘡去腐、攻毒逐瘀。
    • 治療原理:銀屑病局部皮膚增厚、鱗屑堆積,巴豆油可促進角質剝脫,改善皮損。
  2. 白降丹(3克)

    • 性味功效:辛、熱,有毒;為傳統外科腐蝕藥,能拔毒去腐、殺蟲止癢。
    • 治療原理:白降丹具強烈腐蝕性,可清除局部頑固皮損,促進壞死組織脫落,抑制異常增殖。
  3. 青黛(10克)

    • 性味功效:鹹、寒;清熱涼血、解毒消斑。
    • 治療原理:針對銀屑病的血熱證,青黛能清熱解毒,抑制皮膚炎症反應,減輕紅斑及瘙癢。
  4. 凡士林(100克)

    • 作用:作為基質,調和藥性,使藥物均勻附著於皮膚,緩和巴豆油及白降丹的刺激性。

方劑配伍邏輯

  • 巴豆油+白降丹:兩者均具腐蝕性,協同作用以去腐蝕瘡,破除銀屑病增厚的角質層,使藥物能深入病所。
  • 青黛制約熱毒:巴豆油與白降丹性熱,易助火毒,青黛寒性可中和其熱性,兼清血分熱毒,減少不良反應。
  • 凡士林調和緩衝:降低腐蝕藥對正常皮膚的傷害,使藥效持久緩釋。

可能功效及治療原理

此方劑通過「腐蝕剝脫-清熱解毒-潤膚護膚」三層作用:

  1. 去腐生新:巴豆油與白降丹快速剝脫異常角質,清除皮損表面。
  2. 涼血解毒:青黛抑制血熱導致的皮膚炎症,減少紅斑與瘙癢。
  3. 緩和刺激:凡士林保護周邊正常皮膚,避免過度刺激。

綜上,豆青軟膏以「攻毒去腐為主,清熱涼血為輔」的配伍思路,針對銀屑病皮膚增厚、血熱瘀滯的病機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巴豆油4毫升,白降丹3克,青黛10克。
上藥加凡士林100克,調勻。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豆青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巴豆油4ml,白降丹3g,青黛10g。 主治:銀屑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