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嬰萬靈丹
BAO YING WAN L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嬰萬靈丹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其瀉下作用。巴豆性峻猛,具有強力瀉下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嬰幼兒的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古人認為,嬰幼兒消化系統嬌嫩,易受寒涼影響而導致積滯,而巴豆能快速排出積滯,達到通便效果,進而緩解嬰幼兒的不適。然而,巴豆藥性猛烈,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症嚴輕和兒童體質,謹慎用藥,避免過量使用,以免造成嚴重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保嬰萬靈丹為外用方劑,主治「小兒初生,口內兩腮腫起」。此症狀屬中醫「胎毒」或「風熱上攻」範疇,常見於新生兒因胎中蘊熱,或產後風熱邪毒壅滯於口腔兩頰,導致局部腫脹。古代醫家認為,小兒囟門未閉,經絡氣血與外界相通,故外用藥物可透過囟門吸收,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核心:巴豆
- 巴豆性味與毒性: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傳統外用取其「開竅透毒、逐瘀散結」之性。
- 炮製與用法:微炒後毒性稍減,研末外貼囟門,避開內服風險,直接作用於頭面部病灶。
(2) 作用機轉推論
- 透毒外達:囟門為小兒體表薄弱處,藥物易滲透。巴豆辛烈之性能刺激局部,引體內胎毒或風熱邪氣外散,緩解兩腮腫脹。
- 局部刺激效應:巴豆所含巴豆油具強烈刺激性,外用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消散瘀滯,類似「以毒攻毒」思路。
(3) 中醫理論依據
- 「上病下取」與「外治內效」:雖病灶在口腔,然囟門屬督脈所過,與全身陽氣相通。貼敷囟門可激發經氣,調節頭面氣血,符合中醫「內病外治」原則。
- 「通竅逐邪」:巴豆辛熱走竄,善通閉塞,外用可開腠理、透邪毒,適用於初生兒體質稚嫩、不宜內服峻藥者。
3. 綜合理路
此方設計以「單藥峻劑」配合「特定給藥途徑」,兼具簡便性與針對性。巴豆雖毒性猛烈,然外用適量且避開內服,轉其毒性為藥性,體現中醫「峻藥緩用」的巧思。其療效關鍵在於透過體表吸收與經絡傳導,調節局部氣血失衡,符合傳統對新生兒疾病的處置邏輯。
傳統服藥法
巴豆1錢(微炒,研末)。
糝膏藥上貼囟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腮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保嬰萬靈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巴豆1錢(微炒,研末)。 主治:小兒初生,口內兩腮腫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