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痛內托丸

應痛內托丸

YING TONG NEI T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6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5%
肺經 12%
胃經 10%
小腸經 5%
膽經 5%
腎經 2%
膀胱經 2%
大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應痛內託丸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止痛: 赤芍味苦、酸,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赤芍能有效疏通經絡,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效果。
  2. 清熱解毒: 赤芍兼具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對於一些伴有炎症反應的疼痛,赤芍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應痛內託丸中加入赤芍,能有效改善疼痛,並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應痛內託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期腹痛等症狀,當歸能夠有效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 當歸為補血良藥,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紅蛋白生成,有助於緩解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

因此,應痛內託丸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起到止痛作用,還能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應痛內託丸中包含血竭,主要是因為血竭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血竭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 止痛消腫:血竭能有效止痛,並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炎症反應,幫助消腫。

因此,血竭在應痛內託丸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應痛內託丸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通經活絡,止痛消腫:麝香具有開竅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等病症,麝香能迅速滲透至患處,消腫止痛,加速康復。

二、引藥入經,增強藥效:麝香具有芳香開竅之性,能引領其他藥效直達病竈,增強藥力。在應痛內託丸中,麝香的加入能提升其他藥物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應痛內託丸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應痛內託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熱毒症,天花粉可以清熱解毒,消散咽喉部位的炎症,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 天花粉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減輕咽喉腫脹。

總之,天花粉在應痛內託丸中起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咽喉腫痛等熱毒症。

應痛內託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應痛內託丸多用於治療因氣血虧虛導致的疼痛,人參可補益氣血,增強患者正氣,從根本上改善疼痛症狀。
  2. 調和藥性,增效減毒:應痛內託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較寒涼的藥材,人參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的作用。同時,人參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應痛內託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其香味能入心肺,疏通氣血,緩解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經脈引起的疼痛,沉香能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改善疼痛症狀。
  2. 溫陽補腎: 沉香具有溫陽補腎的作用,能溫煦腎陽,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對於因腎虛引起的疼痛,沉香能起到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的作用,減輕疼痛。

「應痛內託丸」方劑中包含茵陳蒿,主要是因為茵陳蒿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利濕: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泄肝膽濕熱,對於因濕熱蘊結於內而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疏肝理氣:茵陳蒿還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氣功效,可以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疼痛、胸悶等症狀。

因此,將茵陳蒿加入「應痛內託丸」方劑中,可以起到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症狀的效果。

應痛內託丸方中含有全蠍,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痛,通絡止痙之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作用。其性寒,可清熱止痛,而辛味可行氣活血、通絡止痙,對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應痛內託丸中加入全蠍,旨在祛除痺痛之邪,舒筋活絡,止痛止痙,以達到治療目的。

應痛內託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清利濕熱: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利濕熱的功效。對於應痛內託丸所針對的濕熱蘊結、氣血瘀阻之症,大黃可清熱解毒,通暢腸道,促進排泄,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下行: 大黃為峻下藥,可引導其他藥物下行,直達病竈。應痛內託丸中其他藥物如桃仁、紅花等,皆需藉助大黃的引導之力,才能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應痛內托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腫毒發背,一切癰疽」,屬中醫外科癰瘍範疇,專治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所致之癰腫瘡瘍。其功效當以「內托」為核心,即透過內服藥物,助氣血透毒外出,兼止痛消腫。古代醫家運用此方,意在促進癰疽潰膿、避免毒陷內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赤芍、當歸:活血養血,調和營衛,為癰疽初期氣血滯留之基礎藥對。
    • 血竭、乳香湯送服:血竭散瘀定痛,乳香活血伸筋,助藥力直達病所,消腫潰堅。
  2. 解毒透膿,清熱散結

    • 瓜蔞根(天花粉)煅用: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煅製後兼收斂之性,防毒邪擴散。
    • 大黃(輕用焙製):瀉熱通腑,導毒下行,焙後緩其峻性,兼化瘀滯。
  3. 益氣托毒,扶正祛邪

    • 人參:大補元氣,助正氣託毒外出,防潰後氣虛毒陷。
    • 全蠍(煅存性):攻毒散結,熄風通絡,針對癰疽頑固腫痛。
  4. 行氣通滯,醒神開竅

    • 沉香:降氣止痛,引藥入裏,疏通氣機壅塞。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活血,促氣血通暢,加速膿毒外透。
    • 茵陳:清利濕熱,防濕毒膠結難化。

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以「通、托、清」為綱:

  • :藉赤芍、當歸、血竭等活血,沉香、麝香行氣,暢通氣血以消腫。
  • :以人參補氣為君,輔以天花粉煅後收斂托毒,促使癰疽成熟外潰。
  • :大黃、全蠍、茵陳清熱解毒,防熱毒內蘊。

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兼顧,體現「癰疽初起宜消,成膿宜托」之外科治則,尤適用於正虛毒盛、膿成難潰之證。

傳統服藥法


赤芍藥1兩(焙),當歸1兩(焙),血竭1分(研),麝香1分(研),瓜蔞根2兩(火煅存性),人參半兩(焙),沈香半兩(銼),茵陳半兩(焙),全蠍7枚(煅存性),大黃1分(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不拘時候,乳香湯化破服之;或嚼吃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應痛內托丸,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二。 組成:赤芍藥1兩(焙),當歸1兩(焙),血竭1分(研),麝香1分(研),瓜蔞根2兩(火煅存性),人參半兩(焙),沉香半兩(銼),茵陳半兩(焙),全蠍7枚(煅存性),大黃1分(焙)。 主治:腫毒發背,一切癰疽。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