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一抹金]的組成中,包含[藜蘆],主要是因為藜蘆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藜蘆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瘡瘍等問題。在[一抹金]中,藜蘆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皮膚問題。然而,由於藜蘆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一抹金」方劑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殺蟲、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或蟲咬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疥瘡等,蛇牀子能有效清除病邪,止癢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
- 溫陽散寒: 蛇牀子同時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腎,對於一些寒濕凝滯導致的皮膚病,例如凍瘡、風寒濕痺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蛇牀子在「一抹金」方劑中,既能殺蟲止癢,又能溫陽散寒,有助於全面改善皮膚病症。
「一抹金」方劑中含有硫磺,主要原因在於硫磺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 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抗真菌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細菌的滋生,對於一些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癬等,有明顯的療效。
- 消腫止痛: 硫磺能消腫止痛,對於一些皮膚損傷引起的紅腫、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一抹金」方劑中,硫磺的使用主要針對皮膚病的治療,以其殺菌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改善皮膚狀況的目的。
一抹金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止瀉止痢的功效。一抹金方劑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口不癒等症狀,而赤石脂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出血。
- 清熱解毒: 赤石脂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消炎止痛,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一抹金方劑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赤石脂可以抑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一抹金」方劑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減輕瘙癢症狀。
- 收斂生肌:白礬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潰瘍、糜爛等皮膚損傷,白礬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白礬在「一抹金」方劑中起到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
「一抹金」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五倍子味苦、澀,性寒,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其富含鞣質,能有效收縮血管,減少出血,適用於各種出血症狀,例如外傷出血、鼻衄、咯血等。
- 消炎止癢: 五倍子亦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其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一抹金」方劑中加入五倍子,有助於收斂止血、消炎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一抹金]的組成中,包含[黃柏],主要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黃柏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減少由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如紅腫、瘡瘍等。在[一抹金]中,黃柏的添加可以強化方劑的清熱作用,有助於改善由濕熱導致的皮膚病變。然而,由於黃柏性質偏寒,使用時需注意體質差異,以免引發寒冷相關的不適。
中藥方劑[一抹金]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輕粉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瘡瘍等症狀。在[一抹金]中,輕粉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然而,由於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一抹金]主治「遍身生瘡,潰爛如糜梨,燥痛,膿汁不乾」,此描述符合中醫「瘡瘍潰爛」「濕瘡」「膿窠瘡」等範疇,常見於皮膚潰瘍、濕疹繼發感染或化膿性皮膚病,特點為:
- 潰爛流膿:瘡面糜爛、滲液不止,類似「糜梨」之狀,屬濕熱毒邪蘊結。
- 燥痛:局部灼熱疼痛,為熱毒熾盛或血瘀絡阻。
- 膿汁不乾:潰瘍久不癒合,多因濕毒未清或氣血不榮。
此方外用以「燥濕解毒、殺蟲止癢、斂瘡生肌」為核心,針對濕熱毒邪夾雜膿腐之證,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
殺蟲解毒:
- 藜蘆:辛寒有毒,殺蟲止癢,《本草綱目》載其治「疥癬惡瘡」。
- 硫黃:溫熱燥濕,殺疥蟲,為古代治療頑癬濕瘡要藥。
- 輕粉(汞化物):毒性強,攻毒殺蟲,抑菌祛腐。
燥濕收斂:
- 白礬:酸澀寒,燥濕止癢,收斂瘡面。
- 五倍子:酸斂止血,促進瘡口癒合。
- 赤石脂:甘溫澀腸,外用可吸附滲液、斂瘡。
清熱祛濕:
- 黃柏:苦寒,清下焦濕熱,瀉火解毒。
- 蛇床子:辛苦溫,祛風燥濕,止癢殺蟲。
化瘀防腐:
- 紅丹(鉛丹):辛微寒,拔毒生肌,古方多用於潰瘍膿瘡。
賦形劑:
- 豬脂/清油:潤膚緩衝,防止藥物過於燥烈傷皮。
(二)組方邏輯
- 攻毒祛腐:輕粉、硫黃、藜蘆協同殺蟲解毒,直擊濕熱毒邪。
- 燥濕斂瘡:白礬、五倍子、赤石脂吸附滲液,減少膿水;黃柏清熱,防濕鬱化熱。
- 生肌止痛:紅丹拔毒生肌,蛇床子祛風止癢,豬脂潤膚緩痛。
(三)治療原理
- 抑菌消炎:硫黃、輕粉、白礬等對真菌、細菌有抑制作用,減少感染。
- 收濕斂液:赤石脂、五倍子等收澀成分可物理吸附滲出物,加速瘡面乾燥。
- 促進癒合:紅丹、豬脂形成保護膜,改善局部微環境,利於新生組織。
三、總結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輕粉、硫黃、藜蘆),輔以收斂(白礬、五倍子)與清熱(黃柏),體現「猛藥斂瘡」之思路,適用於頑固性潰爛瘡瘍。然其含重金屬與毒性成分,需嚴格掌握適應症與外用方法。
傳統服藥法
藜蘆(淨洗,焙)5錢,蛇床子(去埃土)5錢,紅丹(火飛過)5錢,硫黃2錢,赤石脂2錢,明白礬(火飛過)2錢,五倍子(去內蟲屑)2錢,黃柏(去粗皮)2錢,輕粉50貼。
前8味,或曬或焙,為末,仍同輕粉在乳鉢再杵勻,用生肥豬膏碎切,以瓦鉢和藥末爛杵。
塗抹患處,或清油調搽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一抹金,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藜蘆(淨洗,焙)5錢,蛇床子(去埃土)5錢,紅丹(火飛過)5錢,硫黃2錢,赤石脂2錢,明白礬(火飛過)2錢,五倍子(去內蟲屑)2錢,黃柏(去粗皮)2錢,輕粉50貼。 主治:遍身生瘡,潰爛如糜梨,燥痛,膿汁不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